化隆回族自治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海東市下轄的一個自治縣,位于青海東部。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化隆回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200474人。
地理位置東經101°39′-102°42′,北緯35°48′-36°17′。與之接壤的縣市有:東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南邊隔黃河與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尖扎縣相望,西邊湟中縣、貴德縣,北邊平安縣、樂都區。境內以山地為主。
西魏置化隆縣,隸湟河郡。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時更名巴燕縣,歸青海省轄,1931年改為化隆縣。
1954年3月1日建立化隆回族自治區,1955年5月改稱化隆回族自治縣。
化隆回族自治縣下轄6個鎮、7個鄉、4個民族鄉:
巴燕鎮、?群科鎮、?牙什尕鎮、?甘都鎮、?扎巴鎮、?昂思多鎮、?雄先藏族鄉、?初麻鄉、?查甫藏族鄉、?塔加藏族鄉、?金源藏族鄉、?二塘鄉、?謝家灘鄉、?德恒隆鄉、?沙連堡鄉、?阿什努鄉、?石大倉鄉、?李家峽管理委員會和公伯峽管理委員會。
居民有回、漢、藏、撒拉等族,回族較多。
化隆縣是以回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從20世紀90年代起,該縣非法制販槍支活動猖獗,所制的仿“五四”、仿“六四”槍支,稱為“化隆造”,成為非法槍支中的一大“品牌”。該縣造槍手藝源自馬步芳時期當過兵的軍械師,槍支普通零件就地取材,而槍管等關鍵零部件則來自外地。雖然“化隆造”名氣很大,但實際處于非法造槍產業的下游,利潤較低。警方多次展開打擊行動,加上很多人已經外出賣拉面致富,近些年已經很少有非法造槍的情況了。不過,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也會有人重操舊業,繼續造槍。
化隆拉面最初源自化隆人馬貴福與其朋友韓錄在廈門開設的拉面館。1988年8月,二人聽說許多穆斯林客商在南方吃不到清真餐,便在廈門火車站附近開了家“清真拉面館”。之后許多化隆人也開始拖家帶口去外地開拉面館。由于化隆名氣小,而蘭州牛肉面名氣大,這些拉面館多使用“蘭州拉面”的名字。縣政府也支持當地百姓前往外地開拉面館,通過提供一年無息貸款、組織培訓等措施幫助創業。“十二五”以來,化隆縣縣累計發放貼息貸款近5億元,全縣共有12萬人在全國271個大中城市開辦拉面店1.5萬家,實現總產值近100億元(拉面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3%)。“拉面經濟”已經成為當地人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2020年4月,化隆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在化隆回族自治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