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定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屬的一個縣。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黔中都督府(道的派出機構)為黔中郡,多樂縣改隸黔中郡。
宋初(公元961年),貴定地區(qū)為土著豪族(宋時后稱貴州少數(shù)民族為苗蠻)所據(jù),筑土城守之,號曰“麥新城”,此為貴定建城之始。
明萬歷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析新貴縣之平伐司、定番州之丹平司、龍里衛(wèi)之把平司及大平伐司地置縣,取新貴之貴、定番之定合稱貴定縣。為貴陽府附廓,治所今昌明區(qū)舊治鄉(xiāng)。
清宣統(tǒng)元年(公元1909年),貴定縣隸黔中道,撤五牌,設八個區(qū),將原五牌分屬八個區(qū)。
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將貴定縣由省轄縣劃出設貴定專區(qū)駐貴定。陳化淳任專員公署專員,未到任,貴定即解放。
1949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五兵團十六軍一三八團解放貴定,并實行軍事管制,11月18日成立貴定縣人民政府,地址仍在今公安局,隸貴陽專區(qū)。
1952年11月,貴陽專區(qū)改為貴定專區(qū),專員公署設貴定。同年,在原四個區(qū)的基礎上,將全縣劃為六個區(qū)。
1956年5月,撤貴定專區(qū),貴定縣劃歸安順專區(qū)。
1958年12月劃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12月,龍里縣并入貴定縣,縣政府駐貴定城關鎮(zhèn)。
1961年8月,恢復龍里縣,貴定縣仍維持并縣前的行政區(qū)域。
貴定縣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zhèn):
金南街道、?寶山街道、?德新鎮(zhèn)、?新巴鎮(zhèn)、?盤江鎮(zhèn)、?沿山鎮(zhèn)、?昌明鎮(zhèn)和云霧鎮(zhèn)。
貴定縣以前轄8鎮(zhèn)、12鄉(xiāng),分別為城關鎮(zhèn)、盤江鎮(zhèn)、沿山鎮(zhèn)、舊治鎮(zhèn)、昌明鎮(zhèn)、平伐鎮(zhèn)、德新鎮(zhèn)、新巴鎮(zhèn)、定東鄉(xiāng)、定南鄉(xiāng)、巖下鄉(xiāng)、猴場堡鄉(xiāng)、鐵廠鄉(xiāng)、都六鄉(xiāng)、洛北河鄉(xiāng)、新鋪鄉(xiāng)、抱管鄉(xiāng)、鞏固鄉(xiāng)、窯上鄉(xiāng)。
2014年2月2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貴定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行政區(qū)劃調整,最終設立2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zhèn)。
貴定益肝草涼茶:中國地理標志產(chǎn)品。
在貴定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