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韶關市下轄的一個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韶關市最南端,東江、北江和流溪河三河水系分流之處,新豐江發源地,南連從化、龍門,北接翁源,東鄰連平,西靠佛岡,縣人民政府駐豐城街道。
新豐縣建置前,屬南海郡龍川縣地。南齊永明元年(483年),析龍川縣地置新豐縣,取義于“物產豐富”之意,故稱“新豐”,屬南海郡。1975年1月,新豐縣劃歸廣州市管轄。1988年1月,新豐縣劃回韶關市管轄。
新豐縣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
豐城街道、?黃磜鎮、?馬頭鎮、?梅坑鎮、?沙田鎮、?遙田鎮和回龍鎮。
距廣州150公里、深圳180公里、韶關160公里。
截至2019年,新豐縣總人口26.22萬。 新豐縣人口以漢族為主,亦分布少數壯族、土家族、瑤族、滿族、回族、畬族、侗族、仫佬族等族人。
2021年,新豐縣戶籍人口26.7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8萬人。
新豐習俗具有濃郁的嶺南客家漢族色彩。
在農業生產方面,依照二十四節令的規律安排生產,成為習慣。 有上山立“山神土地神位”,做“牙祭”,冬閑牛放野,打“橫塘”,早出工晚收工,早造爭日、晚造爭時,親鄰幫工等生產習俗。春節期間,有送灶神、入年界、吃“團圓飯”、給小孩發“壓歲錢”、祭拜神明、年初一“開大門”、年初二“許神”、年初三“送窮”等習俗。有年宵節“吊燈”;二月二做糍馬;清明節做“艾糍”,門前插柳,掃墓祭祖;四月八過“鬼節”;端午節旅游、吃粽子、插艾枝、桃枝以驅邪;六月六過“嘗新米節”;七月十四追祭先人;八月十五賞月吃月餅,放“孔明燈”;重陽節登高、掃墓;冬至葉姓人家不過冬等時歲習俗。 婚俗方面,農村仍有哭嫁、送嫁、迎親、鬧洞房、“回門”(又稱“三朝”)等古俗遺風。 民間重視傳宗接代和靠子女養老送終,還有修族譜家譜、春節清明祭祖以及訂立族規等傳統。
新豐屬典型的山區縣。
東部為九連山脈,西部為青云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斜貫全境。 地勢為中北部較高,東西部稍低,形成狹長的山谷地帶和小型盆地。 境內有大小山峰1109座,其中千米以上的65座。 距縣城北面8公里的云髻山,又名阿婆髻,海拔1438.8米,是縣內最高峰。 境內丘陵、盆地廣布,河谷平原狹小,有山地面積1698.9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73.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42.9平方公里,其他用地面積100.2平方公里。
縣境內水系受山脈走向和斷裂構造的影響,形成新豐格子狀水系。 整個水系以青云山脈為界,以東屬東江水系,新豐江干流發源于云髻山麓;以西屬北江水系,各條支流大致呈平行狀向西北流入翁江,于英德南部匯入北江。 全縣有大小河流568條,總長293.2公里。新豐為東江發源地之一,新豐江水庫21.4%的水源來自新豐。 新豐縣水能資源充沛,蘊藏量達14.9萬千瓦。
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常年平均氣溫20.3℃,常年平均無霜期3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1889.3毫米,常年平均日照1484小時。 中部偏北屬高寒山區,常年平均氣溫比縣城低1-2℃,晝夜溫差較大。
新豐縣植被類型屬亞熱帶常綠林。據統計,木本植物有79個科,186個屬、476個種以上。其中:裸子植物有9個科、16個屬、21個種以上;被子植物有70個科、170個屬、455個種以上;草木植物以蕨菜、芒類、蔓生莠、竹類居多。還有花草、藥用植物、地衣植物、稀有食用菌,以及人工載培農作物等。新豐縣山地廣闊,植被茂密、水源豐足,適宜各種動物繁衍。國家一、二類保護的野生動物中華南虎、金錢豹、金貓、穿山甲、鹿、猿、麝、猴、水獺、果貍、貓頭鷹、娃娃魚、畫眉、杜鵑、鷂鷹、喜鵲、長尾鳳、白鶴、燕子、啄木鳥、白鷴均在新豐活動。
新豐縣的主要名勝有:
新豐佛手瓜:中國地理標志產品。
新豐番薯干。
在新豐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