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瑤族自治縣是中國廣東省韶關市下轄的一個自治縣,地處廣東省北部,韶關市西部,縣城距韶關市區36公里,縣境與曲江、英德、陽山、樂昌和湖南省宜章等縣、市接壤, 是廣東省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
古時期,乳源屬地稱“百越(粵)地”,夏、商、周朝代隸屬揚州(古九州之一——江南曰揚州,揚州是當時地理區劃的泛稱)境內,區域為荒服(在離國都2500里之外的五等地帶,古劃分“五服”,稱侯服、甸服、綏服、要服、荒服),為乳源有載史以來的地域之始;春秋戰國時期,隸屬楚國;秦朝,隸屬南海郡。
漢代,乳源先后于西漢朝時期隸屬南越國、東漢時期隸屬荊州桂陽郡管轄,為曲江縣地。東漢時期,曲江縣地境內開通通往中原、連接海陸的西京古道(今乳源大橋仍保留有較完整古道)。三國時期,甘露元年(265年)置始興郡,地屬始興。
三國和西、東晉時期,史載乳源為曲江縣地隸屬始興郡,一直相沿因襲至南朝,梁、陳時期為曲江、梁化縣地。
隋、唐、五代十國,隋開皇十八年(598年)記載為曲江、樂昌縣地,先后隸屬廣州總管韶州、嶺南道韶州、南漢韶州。
原屬曲江、樂昌,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劃曲江西境乳源鄉4里,崇信鄉8里;樂昌南境新興(依化)鄉3里,共3鄉15里置乳源縣,隸轄廣南東路韶州。
乳源歷史悠久,因縣北豐崗嶺溶洞產鐘乳,穴中源泉流出而得名。乳源宋朝時屬韶州府,元、明、清相沿襲,民國屬南韶連道—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韶關地區,1963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乳源瑤族自治縣,為廣東省三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乳源是歷史上瑤族的故居和集散地之一。
2017年底,乳源瑤族自治縣的戶籍人口22.66萬人,其中:鄉村人口15.36萬,瑤族人口2.44萬。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乳源瑤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187276人。
乳源瑤族自治縣下轄9個鎮:
乳城鎮、?一六鎮、?桂頭鎮、?洛陽鎮、?大布鎮、?大橋鎮、?東坪鎮、?游溪鎮、?必背鎮、?天井山林場和乳陽林業局。
在乳源瑤族自治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