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市是山東省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由濟寧市代管,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孟子誕生地,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新興能源工業基地。
秦始置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初改“騶”為“鄒”,稱鄒縣。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此外,鄒城市還是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全國社會文化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市、全國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國政務公開示范市、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市、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
鄒城市歷史悠久,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一代儒學宗師孟子就誕生于此。各類文物古跡300余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10個景點。西周時邾國建國于此,后改名為騶國,一直保留邦國時代的余暉,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見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鄒城市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之稱譽,1994年被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鄒城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全市年平均氣溫14℃,降水量771毫米。
鄒城市人民政府是鄒城市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成立于1939年3月。1948年8月改組為鄒縣人民政府。1992年10月,鄒縣人民政府撤銷,升格為鄒城市人民政府。
鄒城市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13個鎮:
鋼山街道、?千泉街道、?鳧山街道、?香城鎮、?城前鎮、?大束鎮、?北宿鎮、?中心店鎮、?唐村鎮、?太平鎮、?石墻鎮、?嶧山鎮、?看莊鎮、?張莊鎮、?田黃鎮和郭里鎮。
民族:24個(含漢族)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鄒城市常住人口為1166559人。
鄒城當前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以煤炭、電力為主的能源工業。這里煤炭儲量巨大、品質上佳,資源能源豐富。境內藏煤面積357平方公里,地質儲量41億噸以上,年產原煤2000多萬噸,電力總裝機容量536萬KW,年發電量達310億千瓦時。而且交通便利,有京滬鐵路、京滬高速公路穿越市境,離日照港、連云港、京杭大運河等也很近,因此誕生了中國煤炭行業中經濟效益最佳的企業——兗礦集團(原兗州礦務局)。兗礦集團是華東地區產量最大的煤炭生產商,其總部和屬下的多處煤礦都位于鄒城,所生產的煤炭主要用于出口和國內發電,有專用鐵路連接附近各港口及鄒縣電廠。華電國際鄒縣電廠是目前僅次于內蒙古電廠規模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位于本市唐村鎮,其裝機容量高達420萬千瓦。
鄒城歷史文化遺產眾多,現有各類文物古跡300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8處,各類珍貴文物15000余件。馳名中外的“四孟”(孟廟、孟府、孟林、孟母林)古建筑群布局嚴謹、雄偉典雅;南北朝時期的“四山”(鐵山、崗山、葛山、尖山)摩崖石刻,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歷史文化名山嶧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明魯荒王陵,是山東省最大的地下宮殿。邾國故城,承載著鄒城的悠久歷史。鄒城文物旅游資源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形成“山·水·圣人”為主要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區,其內涵豐富多彩、特色鮮明、交通便利、設施齊全,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國內外游客。
鄒城是孟子的故鄉。孟子是儒家學派地位僅次于孔子的思想家,被后世尊稱為“亞圣”。因此,鄒城和位于其北的曲阜被并稱為“孔孟桑梓之邦”。這里文化氣息濃厚,后來也出現了匡衡、王粲、仲長統等許多著名文人。目前城內有用于祭祀孟子和供孟子后裔居住的孟廟及孟府,城區西北還有鐵山、崗山摩崖石刻和孔子、孟子、秦始皇、漢武帝曾登臨過的嶧山等重要文物古跡。
在鄒城市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