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縣(藏語:?????????????,威利轉寫:steng chen rdzong,藏語拼音:Dêngqê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西北部的一個縣。
丁青(藏語:????????,威利轉寫:steng chen)在藏語中意為“大臺地”,在歷史上也稱瓊布丁青或者穹布丁青(藏語:????????????????,威利轉寫:khyung po steng chen,也有窮波丁青的譯法),來自當地的部落“瓊布七族”,是霍爾三十九族當中的七支部落,原居住在阿里,后遷徙到丁青一帶,所以有時也叫做霍爾丁青(藏語:????????????,威利轉寫:hor steng chen)。
丁青縣地原屬于象雄三部中的外象雄,其后歸入吐蕃管轄,清順治四年(1647年)起由清朝管轄,1751年改為駐藏大臣直接管轄。辛亥革命之后,清軍撤出,噶廈攻占霍爾三十九族之地,1916年噶廈設“霍爾基”(霍爾總管)管轄巴青、比如、丁青三地,1942年噶廈政府撤銷霍爾基,改設“絳局基巧”,丁青屬之。1959年丁青縣成立,包括丁青、色扎、尺犢三宗。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丁青縣常住人口為98677人。
丁青縣下轄2個鎮、11個鄉:
丁青鎮、?尺犢鎮、?覺恩鄉、?沙貢鄉、?當堆鄉、?桑多鄉、?木塔鄉、?布塔鄉、?巴達鄉、?甘巖鄉、?嘎塔鄉、?色扎鄉和協雄鄉。
丁青縣位于藏東北的高山峽谷區,縣城海拔約3850米左右,屬高原溫帶氣候。年均溫3.7℃,最熱月均溫12.6℃,年降水量641mm。
丁青縣境內有孜珠寺,是苯教著名寺院。由于苯教迫于佛教壓力,主要在瓊波丁青的三十九族地區活動,因此當地也是苯教寺廟及影響力最大的地區。
在丁青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