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閩語閩東片福清話:Hók-chi?ng-chê)位于福建東部沿海,為中國福建省下轄縣級市,由福州市代管,簡稱“融”,雅稱 “玉融”,因城南玉融山而得名。
福清市為中國極具實力的縣市之一,為首批全國“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村鎮建設試點縣市”,綜合競爭力福建省各縣(市)的第二位,2022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14位。
唐圣歷二年(699年)置縣,稱萬安縣,天寶元年(742年)改為福唐縣,五代后唐長興四年(933年)始稱福清縣,系取自“山自永福來,水自清源里”中各一字為“福清”。據《大明一統名勝志·福建福州府志勝》卷二說:“舊記以山自永福來,溪自清源里,故名。”
福清歷史悠久。根據目前的考古發掘,福清的東張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
夏商時,屬揚州(非今日之揚州市)。秦時期屬閩。漢始元二年(前85年)屬會稽郡冶縣,建安元年(196年)屬侯官縣。晉太康三年(282年)屬晉安郡原豐縣。梁天監年間屬東部侯官。隋開皇九年(589年)改稱原豐縣,十二年稱閩縣,均屬泉州都督府。唐武德六年(623年)屬泉州都督府長樂縣。
武周圣歷二年(699年)析長樂縣南部八鄉,置萬安縣,屬泉州都督府。唐天寶元年(742年)縣治有福唐里,取“造福唐朝”之意,改名福唐縣,屬江南東道長樂郡。
后梁開平二年(908年)改為永昌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復名福唐縣,均屬福州都督府。閩龍啟元年(933年)以“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會于治所”,改福清縣,屬長樂府。
元元貞元年(1295年)以戶滿四萬,升為福清州,屬福建行省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屬福建行省福州府。清嘉慶三年(1798年)析海壇島地置平潭廳。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屬東路道、閩海道。十四年,廢道省直轄。 二十二年(1933年),中華共和國期間,屬閩海省。次年,隸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1936年),南日特種區直屬省轄,脫離福清。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直屬省轄。
1949年,福清屬林森專區管轄。1956年,屬晉江專區。1959年,屬閩侯專區。1971年,改屬莆田地區。1983年,屬福州市管轄。1990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準撤縣立市,次年5月5日正式掛牌。
福清位于福州東南部,福建中部沿海。全境分大陸、半島和島嶼三個部分。總面積2,429.7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518.24平方千米,平原總面積為375平方千米,海域911.52平方千米,大小島礁866個。市中心緯度: 25°43'21.85"N , 經度:119°22'38.29"E。東部與平潭縣相望,南部莆田市涵江區,西部與永泰縣,北部與福州市長樂區和閩侯縣分別接壤,全境地勢西高東低。福清境內最高峰是西北部一都鎮的古崖山尾,海拔1,003米。海岸線漫長曲折,北起城頭鎮,南至新厝鎮,總長348公里,多屬基巖海岸。
福清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長樂—南澳大斷裂帶大致經融城至漁溪斜貫中部。西北部屬戴云山脈東向支脈,多低山丘陵,山間谷地有洪積—沖積平原;東南部以臺地、低丘為主,融城—海口,及江鏡、漁溪為沖積—海積平原;南部龍高半島楔入福清灣、興化灣中。海岸為具有沙泥灘的回升侵蝕漏斗型低丘、臺地巖岸,島嶼100多個,港灣眾多。福清城市市區所轄范圍,主要為低山丘陵,適宜建設用地集中于谷內洪積—沖積平原。
在古地質時代,福建與臺灣之間的海峽曾經是隆起并相連的陸橋,而福清半島亦為此陸橋的一部分。上古時代的生物包括古人類通過此陸橋進入臺灣,當陸橋沉沒成為海峽時,臺灣成為一個島。福清半島巖層里的珊瑚等古生物痕跡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
福清地處亞熱帶,南近北回歸線,受海洋影響很大,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而無酷暑,較內陸涼爽;冬短且少嚴寒,又暖于內陸。年均氣溫18.8℃,年均無霜期365天,年均降雨量1,525毫米。冰雪罕見,降水豐富。夏季風和臺風是主要的降水來源,雨量大但集中在夏季,素有十年九旱之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成的東張水庫對緩解旱情有積極意義。
福清年雨量充沛,雨季、旱季分明,各季氣候均有明顯特征。每年3~6月降雨頻繁。春雨季(3~4月)天氣多變化,時有春寒出現;梅雨季(5~6月)陰雨連綿,升溫緩慢,濕度大。梅雨后期暖濕空氣勢力不斷增強,多雷陣雨 天氣,大雨、暴雨常出現在梅雨高峰期。盛夏臺風、雷陣雨季(7~9月)以晴熱天氣為主,常出現夏旱,也時有雷陣雨,往往連續三天出現在午后到上半夜,俗稱三晡雨。影響福清的臺風大部分出現在這一季節,臺風帶來的大風、暴雨常造成災害。但臺風降水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乃至解除夏秋旱情,少臺風年經常旱情嚴重。10~12月中旬初為從夏到冬的過渡季節,多晴天,濕度小,氣溫高于春季,冷暖宜人,但少雨多旱。12月中旬末至次年2月為冬季風全盛時期,冷空氣頻繁南下侵襲,強冷空氣影響時沿海一般有大風,并時常伴有短時降水。但因來自北方大陸的冷氣團所含水汽較少,所以雨量不多。冷鋒過境后,受冷高壓控制,天氣一般晴冷。從10月到次年2月是少雨季節。
福清境內河流多獨流入海,主要有龍江:干流62千米,流域538平方千米,支流太城溪、虎溪(蘆溪)、大北溪、交溪和獲蘆溪支流風跡溪(三叉河),大樟溪流域的一都溪(龍嶼溪)。還有漁溪、逕江、大壩溪、沾澤河。主要湖泊有沁塘湖、占澤湖;人工湖有東張水庫(水面15平方千米)、建新、東皋、占壩水庫。
福清地體多火山巖系構成,山丘起伏,氣溫高,雨量多,但分布不均勻。植被東南差,西北較好。形成以紅壤、水稻土 、鹽漬土為主的3種土壤類型。其中以紅壤為最多,水稻土次之,再是鹽漬土。紅壤的發育程度不盡相同,又可分為準紅壤和灰化紅壤兩個亞類。水稻土中由于以水分為主的供給情況不同,引起土壤發育上的差異,又可分為潴育性水稻土和潛育性水稻土兩亞類。此外還有沖積土、黃壤。
全市轄7個街道辦事處、17個鎮、2個華僑農場(類似鄉級單位)及443個行政村。
玉屏街道、?龍山街道、?龍江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音西街道、?陽下街道、?海口鎮、?城頭鎮、?南嶺鎮、?龍田鎮、?江鏡鎮、?港頭鎮、?高山鎮、?沙埔鎮、?三山鎮、?東瀚鎮、?漁溪鎮、?上逕鎮、?新厝鎮、?江陰鎮、?東張鎮、?鏡洋鎮、?一都鎮、?江鏡華僑農場和東閣華僑農場。
福清縣知縣→福清縣縣長→福清市市長(現制)
2022年,福清市常住人口數為14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5.858萬人。戶籍人口140.0232萬人,其中男性72.0922萬人。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39萬487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5萬5,649人,增長12.60%,年平均增長率為1.19%。男性人口為71萬3,892人,占51.34%;女性人口為67萬6,595人,占48.66%。0-14歲人口為26萬9,180人,占19.36%;15-59歲人口為89萬1,777人,占64.13%;60歲及以上人口為22萬9,530人 占16.5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6萬905人,占11.57%。
福清市是中國著名僑鄉,擁有海外華人華僑160萬,分布在世界155個國家和地區。
福建三面環山,受武夷山脈險峰峻嶺阻擋,長期以來與外界有某種“隔離”狀態;而東臨大海,與臺灣隔海相望,網開一面,則通向世界各地。福清人出海打拼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早在宋末元初就有人到海外謀生創業。1949年以前的福清移民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日本。
改革開放后,老一輩移民中獲得成功的企業家紛紛以華僑身份返鄉,成為親友的資助者及修路辦學的捐獻者。年輕一輩的福清人則以各種合法或不合法的途徑大批移民至發達國家。移民潮至2000年左右中國大陸經濟開始高速發展后有所放緩,但仍不絕如縷。
20世紀90年代初的福清移民主要集中于日本,2000年后則為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還有其他一些與中國來往較少的國家及地區亦為其移民及淘金目的地,例如不少福清人在南美洲的阿根廷等國家經營超市和餐館,在厄瓜多爾等拉美國家經營服裝行業,甚至有不少活動于俄羅斯、喀麥隆、阿爾及利亞等地。
福清公交公司:801、802、803、805、806、807、808、809、810、811、815、816、817、818、819、822、823、825、826、827、828、830、831、832、833、850、851、852、855路等
閩運公交公司:901、902、905、906、907、908、909、910、911、912、913路等
全長28公里,主路雙向六車道,時速80公里:輔路雙向四車道,時速40公里。北環為汽車專用線,西環為福政大道,東環為融寬環路,南環為龍江南路。串聯城區七個街道,環內城區面積近70平方公里。
屬南昌鐵路局福州動車段
福廈鐵路:福清站、漁溪站(預留)
福廈客運專線:福清西站
過春節,福清人稱為“做年”,是福清民間最重要的節日。
福清春節的民俗活動就從“筅堂”(拂塵)開始。在農歷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間擇吉選一單日,捆扎新砍的竹枝為帚,拂去房子內頂棚的灰塵,灑掃庭院,洗滌家具器皿,住宅打掃得干干凈凈。筅堂日全家吃一餐豬血“調”薯粉,據說豬血有去穢除塵作用,把筅堂時吸入體內的塵污也清除干凈。福清民間還有祭灶的民俗。
臘月廿四日民間定為祭灶日,這天家家戶戶備好灶糖灶餅果品蜜餞等供祭家庭保護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職,叫做送神。
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飯后,再備上香燭果品接灶君回來就任,叫接神。現在雖然不在廚房貼灶君圖,但這一習俗還是沿襲下來,它表達了人們祈求平安順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開始了“送年”活動。福清素來把女婿當作“半子”。
每年臘月廿五起,女婿要備好年貨送到岳父母家,這叫做“送年”,新婚的頭年,女婿必須備豬蹄一雙,線面五斤,五素五葷十件禮儀,用食盒裝好,貼上紅紙,親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禮儀件數可不拘,但必須避開“四”的忌諱。
農歷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這個習俗全國都一樣,但福清的春聯也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它在紅聯身上加了一段白聯頭。這種習俗據說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當時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剛貼完春聯來不及吃年夜飯便逃命而去,等戚繼光率軍擊潰倭寇才回來,有些人不幸蒙難,喪家就改貼綠色素聯,親戚朋友為了表示哀悼,就在對聯上加貼白聯頭致哀。這白聯頭紅聯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則反映福清自古就有鄉里敦睦,和衷共濟的純樸民風。
分年是福清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活動,家家戶戶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舉行發年儀式。分年是人們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儀式,沿襲下來便成了風俗。先備八果三牲祭天地,接著加上二葷祭保護神,最后備十素十葷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達天庭,下告地府。這些儀式雖有迷信色彩,但卻表達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現在福清仍流行分年習俗,多數家庭都備些果品香燭祭供祖宗,以表子孫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歲的風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圍坐著吃團圓飯。年夜飯都湊成十碗十盤,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飯后長輩向未成家的晚輩送壓歲錢,家庭主婦“裝歲飯”,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魚肉,全家人在家長率領下灑掃庭院添滿水缸。以前民間還有“煨火母”的風俗,表示灶火延續、家庭興旺的意思。最后家長添油點燈,帶領全家圍坐一起,促膝談心,直到天明,這便是守歲。正月初一親朋好友間相互拜年,這是全國都有的風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許多不同的風俗。福清人自古勤勞,初一都爭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戶戶煮線面,人人都吃線面,還配上太平蛋一雙,祈求“福壽綿長,太平如意”。
民間還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湯的風俗,說是第一口喝湯出門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婦須留一人在家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賀,請客人進門,向客人敬煙請糖。路上遇到熟人,無論友善與否,一律點頭致意,或作揖互賀。
初一這天禁忌多,如忌掃地,怕掃掉財運;忌操刀,怕不慎傷了皮肉不吉利;忌講晦氣話,怕言語相左傷了和氣;忌打小孩,怕哭聲不祥,這天小孩最高興不過,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滿足他們;忌討債認為喜慶日子不難為別人,體現福清人寬懷仁愛的美德。
拜初二是福清獨有的風俗,也稱拜新座或開初二。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這天設靈座讓親友吊唁。拜初二這一習俗也與倭患有關,據說明末倭寇入侵,人們逃難而去。待戚繼光率兵擊潰倭寇,逃難的人們回來過年,初一見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難者家中吊唁,沿襲下來,成了風俗。因此福清民間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門,會被認為帶去晦氣,當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區,如新厝鎮,還有初五做“大歲”的風俗。據說當年人們逃倭患時,無法回鄉過春節,直到戚繼光擊潰倭寇后,人們才返回家園,初過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趕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歲”。
元宵節也叫“元夕節”、“燈節”、“燈夕”,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歷史。
按照古代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由于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之夜,因此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因元宵節與春節相隔僅幾天,余興未盡的人們便把這個節日看作是春節的延續、春節娛樂活動的又一個高潮。
各地關于元宵節由來的說法很多:
全國各地都有過元宵節的風俗,但福清還是有自己的一些特色。主要習俗有:吃元宵、猜燈謎、燒瓦塔、鬧花燈、舞龍、舞獅、踩高蹺、排鰲山、行舟、搭臺閣、過利橋、迎神、鬧社火等。
福清人稱灶神為灶君或灶公,祭灶神也稱祭灶公,或簡稱祭灶。祭灶公在農歷十二月廿三進行。這意味著年慶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所以也叫過小年。
民間相傳,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間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監督每家每戶的行為善惡,封其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灶神每年農歷正月初四到任,年末十二月廿三日任滿,次日即離任啟程上天向玉帝稟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年終工作匯報,或者述職。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福清人也一樣,灶神也被視作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據說,早年福清人在廚房設有灶公龕,中間供上灶公的神像。灶公龕筆者未曾見到,只見到有人將灶公畫像直接貼在墻上;有的人家沒有畫的神像,就貼張紅紙上寫“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或“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也將其當做神像一樣供奉。記得五十年代貼春聯時,左鄰右舍在灶上方貼有“灶君司命”紅紙的,最為居多。當時上墻的灶公神像,是印刷品,有的只畫灶公一人,有的則畫有男女兩人,女的被稱為“灶媽”。
此外,當時的年歷中有一種就印上灶公神像,神像旁書有“東廚司命主”或“東廚主宰”、“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用以表明灶公的身份、地位。祭灶公就是為灶神餞行。福清人祭灶公,不像外地人那樣分廿三廿四兩天分別“祭葷灶”“祭素灶”;但主旨一樣,奉上魚肉美酒,獻上水果、灶糖,意在讓灶神吃了這些甜美的食品后,在玉帝面前為這家人多說好話。灶神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調和鼎鼐神仙府,燮理陰陽宰相家”的對聯,就表達了這家人期望灶公在玉帝前美言并保佑全家老小平安的意愿。祭灶公儀式因人而異,筆者兒時,五十年代是祖母當家,就相對隆重,祭時要放鞭炮,祭品中雞魚肉都有,果品也豐盛,祖母拈香跪拜,口中念念有詞祈求全家平安健康,生活幸福;到了母親手里,儀式就相對簡約,擺上的祭品也簡單,幾乎沒有放鞭炮的。
文革前后,祭灶公就完全省略了。值得一提的是,文革前后祭灶公也講究革命化,有人把紅紙上“灶君司命”四字換上“堅持革命”或“憶苦思甜”字樣,旁邊的對聯則多改為“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全靠毛澤東”或者“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產黨”。
福清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新教等宗教。1949年,該市有天主教信徒7,000多人,基督新教信徒2.3萬人,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人數增加迅速,到2005年增加到天主教徒8萬多人,基督新教信徒18萬多人(居福建省第一位)。福清的基督教新教有6個教派,以衛理公會、圣公會、基督徒聚會處、真耶穌教會的規模較大,衛理公會曾經辦有融美中學、惠樂生醫院、龍田和新田醫院,福華堂為福建省最大教堂之一。
福清市重點寺院萬福寺,又稱般若堂、萬福禪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漁溪鎮黃檗山上。漢傳佛教禪宗寺廟,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亦為日本黃檗宗祖庭。黃檗宗開山始祖是明末清初,赴日傳教的福清高僧隱元隆琦。
另外,福清華僑林文鏡曾計劃斥資3億元人民幣,建立福清大學。
這里有中國大陸第一個僑資經濟開發區:融僑經濟開發區,也有中國第一個僑資工業區:元洪投資區,還有中國第一個僑資中小企業集中區——洪寬工業小區。 福清還有一個極具潛力的世界級良港:江陰港。江陰港三面環海,終年不凍,避風條件極好,自然條件優越。未來將建設成國際性的營運中心、洲際貿易中心和臨海重工業基地。福清的知名企業中,最為著名的有福耀玻璃;全球最大顯示器生產企業冠捷科技(AOC)。
200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331.53億元(按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結果測算口徑,預計全市生產總值達263.88億元,以下括號內數字均為此口徑),五年年均增長12.6%,高于“十五”計劃確定的12%的目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7,175元(21,557元),年均增長12.2%。財政總收入由2000年的8.64億元增長至23.22億元,年均增長21.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由5.56億元增長至15.42億元,年均增長22.6%;財政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32%提高至8.8%。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11.9:57.9:30.2(15:53.7:31.3)。綜合經濟實力繼續保持全省三甲之列,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位居全國百強第17位。 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96.87億元,三年年均增長11.8%;財政總收入26.4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8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5.86%和17.9%;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29.82億元,三年將近翻了一番;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保持全國百強前列,2006年同時入選全省綜合經濟實力十強和經濟發展十佳縣(市)。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2007年國民經濟量增質升。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3.5億元(預計數,下同),比增12.4%;工業總產值790.5億元,比增1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26.7億元,比增18.1%;財政總收入和地方級財政收入分別達到35.37億元和24.74億元,比增33.9%和47.1%;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由2006年的全國百強第28位上升至第21位。
福清市內存在有三種方言:福清話、莆田話、泉漳話,其中以閩語閩東片福清話為主。福清話是使用在福建省東部沿海的一種閩東語,通行于福清市大部和平潭縣,并隨著移民流播到海外。福清話保留有不少中古乃至上古的漢字讀音和詞匯,被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如鍋叫作“鼎”。另外漁網的網叫作“孟”,則是來自古閩越語。福清話內部有一定差異,但學界均以福清城區的融城話作為福清話的代表。雖然福清話在聽感上同福州市區同屬閩語閩東片的福州話明顯不同,但是兩者在音韻、詞匯以及文法等方面較為相似,基本能夠互通。除了福清話以外,亦有少數居民為泉漳話使用者,如漁溪鎮、上逕鎮、音西街道、陽下街道、東張鎮、鏡洋鎮、宏路街道等地均有部分村落使用泉漳話。此外,福清與莆田交界的新厝鎮居民主要以莆仙話為母語。
福清境內耕地3.09萬公頃,有林地6.1萬公頃,林木蓄積量166.8萬立方米,毛竹116.5萬根,森林覆蓋率47%。可利用草場5,300公頃。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41萬千瓦,可開發1.42萬千瓦。
福清灣濕地是水禽重要的越冬地和遷徙歇地,對研究掌握有關濕地與各種鳥禽的關系起著重要的作用。范圍包括三山鎮的鸕鶿嶼、海口農場、龍江出海口、東閣華僑農場、東壁島、八尺島等灘涂濕地。福清灣濕地已經被國家重要濕地名錄所收錄。
目前已觀測到國際瀕危物種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世界瀕危鳥類、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黑臉琵鷺,瀕危物種黑嘴鷗以及斑嘴鴨、綠頭鴨、針尾鴨、紅嘴鷗、黑瀑冰鷺等其他大量珍稀鳥類,是候鳥的越冬天堂。據統計,鳥群最多時達兩萬多只。
2004年冬季,在福建福清海灣濕地,觀鳥愛好者發現有60只左右全球瀕危物種的黑臉琵鷺停留越冬,長達5個月。黑臉琵鷺生性好靜,驚怕外界騷擾。這種鳥類能選擇福清灣濕地越冬,表明該濕地生態系統仍保護得很好,環境調節功能較強,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
福清興化灣有一塊以秋茄為主的紅樹林,該地區常有白鷺棲居,同時海口鎮一帶的龍江入海口也分布有大片灘涂,灘涂上有多種彈涂魚、招潮蟹,并生長有南方堿蓬和少量紅樹植物,還是多種魚類幼體的棲居場所。
福清也是重要的紅樹林植物海欖雌天然分布的最北界。
近年福清市經濟發展較快,同時也對環境造成相當的壓力。其中,境內主要河流龍江的污染情況最為嚴重。龍江經過洪寬工業區后開始惡化,工業區內工廠存在將廢水排放到龍江的現象。龍江下游穿過市區直到入海口之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并對福清灣內海產養殖構成重大威脅。
目前,由于在市區的龍江底埋了一條單獨用于排污的管道,所以市區內的龍江水質已得到一定改善,但治標不治本,排污管道之后的區域與入海口的污染依然存在。
同時,福清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外來物種入侵的威脅,例如龍江河段里常分布有大量羅非魚;水花生,馬纓丹,流浪貓等物種更是屢見不鮮。
新浪微博@福清那點事兒
在福清市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