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北部的一個縣,為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府駐地,縣治為恰卜恰鎮。
境內有109國道和214國道、京藏高速、共玉高速經過全境。此外,1994年的成立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系統的29個大氣本底基準觀測站之一的瓦里關大氣本底基準觀測站亦位于共和縣境內。
此地名稱,由藏語音譯為“賽干宗”。其中,“賽干”為境內高山“隆寶賽干山”的簡稱,該山亦位于縣治恰卜恰鎮以北起屏障作用,因此得名。“共和”這個漢語名稱,在民國18年(1929),青海省設縣時所用,意即“五族共和”。
在舊石器時代此地已有人類聚居。梁代大同六年,吐谷渾在今共和縣石尕亥鄉建立伏俟城,并作為了其首都。民國18年(1929)7月,由青海省西寧縣、湟源縣恰卜恰析置共和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2年改為共和藏族自治區,1954年復置共和縣。1993年溝后水庫潰壩325人死。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共和縣常住人口為133409人。
共和縣位于青海省東北部,北濱青海湖,據省會西寧142公里。北部為日月山帶和青海湖盆地,中部為共和盆地,南部是鄂拉山區和黃河谷地,平均海拔3200米。最高點為鄂拉山脈切龍岡,海拔5290米;最低點為黃河谷地龍羊峽口,海拔2460米。
共和縣可以用草場面積為1876萬畝,耕地面積為45.6萬畝,天然草場面積5000萬畝,是海南州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共和縣地表水資源量為3.6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2.702億立方米。
共和縣地熱資源也很豐富,分布在黃河周邊及恰卜恰河下游。
共和縣下轄7個鎮、4個鄉:
恰卜恰鎮、?倒淌河鎮、?龍羊峽鎮、?塘格木鎮、?黑馬河鎮、?石乃亥鎮、?江西溝鎮、?沙珠玉鄉、?鐵蓋鄉、?廿地鄉、?切吉鄉、?湖東種羊場、?巴卡臺農場、?安置農場和鐵卜加草改站。
在共和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