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毛片_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_久久精品一二三区白丝高潮_日韩精品久久久_日韩视频一区在线_欧美雌雄另类xxxxx

當前位置: 首頁 > 財稅資訊 > 云南大理祥云縣代理記賬

云南大理祥云縣代理記賬

文章作者: 來一方財稅 | 發(fā)布時間: 2024-10-26 00:12:08

祥云縣(白文:Piel-dant)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縣政府駐祥城鎮(zhèn)。

內容不是您需要的?直接在線咨詢代理記賬相關問題,幫您解答

祥云縣(白文:Piel-dant)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縣政府駐祥城鎮(zhèn)。

云南大理祥云縣代理記賬

祥云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全縣總面積2,42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1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9.56%,以白族、彝族為主。祥云縣歷史悠久,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設縣,名云南縣,是云南省名的起源地,有“云南之源”“彩云之鄉(xiāng)”的譽稱,曾經長期為滇西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1918年,為免省縣同名,云南縣改稱祥云縣。
祥云縣原稱云南縣,西漢始設。“云南”一名的由來主要有五種說法:
民國七年(1918年),為免省縣同名,云南縣改稱祥云縣。“祥云”的由來一說取自“彩云南現,人以為祥”之意,一說由祥云的兩個古稱“祥州”和“云南”派生而來。
新石器時代,祥云縣境內已有人類居住,在華嚴村小龍山、大波那龍山等地發(fā)現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大波那木槨銅棺墓、紅土坡古墓群和禾甸檢村石棺墓等均有戰(zhàn)國早期至中期的銅器出土,在檢村還有三枚編鐘出土。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出兵征服滇國,以其地置益州郡,下設云南縣,縣治位于今祥云縣云南驛鎮(zhèn),縣境包含今祥云、彌渡兩縣及賓川縣部分。永平十二年(69年),析益州郡西部的云南縣等六縣置永昌郡。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南征,析建寧郡、越巂郡、永昌郡轄縣置云南郡,為南中七郡之一,隸屬庲降都督,郡治與云南縣縣治同。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劃建寧、興古、云南、永昌四郡設立寧州,云南縣屬寧州云南郡。東晉咸和八年(333年),云南郡陷于成漢李雄建立之建寧國。永和三年(347年)桓溫西征滅成漢,復置云南郡。寧康元年(373年)云南郡沒于前秦,淝水之戰(zhàn)后復。東晉后期及南北朝,寧州(西魏末改稱南寧州)長期由爨氏家族實際控制。云南郡、云南縣于南齊廢。
隋開皇四年(584年)左右,爨氏歸附隋朝,隋設置南寧州總管府,下設昆州、恭州、協州,今祥云縣境當屬昆州地。十七年(597年)爨氏反叛,太平公史萬歲出兵平定。
唐朝初年在云南設羈縻州縣,今祥云境分屬宗州、髳州、匡州、鏡州、波州5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西宗州,十一年(637年)改稱宗州,州治設今云南驛,領宗居(今祥云云南驛)、河西(今祥云普淜)、石塔(縣址不詳)3縣。武德四年(621年)置西濮州,貞觀十一年(637年)改稱髳州,州治設今米甸,領青蛉(今大姚白鹽井)、濮水(今祥云米甸)、銅山(今賓川喬甸)、歧星(今祥云楚場)4縣。武德七年(624年)置云南州,貞觀八年(634年)改稱匡州,領勃弄(今彌渡)、匡川(今祥云)2縣。永徽年間置鏡州,州治設今祥云高官鋪,領夷郎、賓唐、溪琳、琮連、池臨、野幷6縣,唐玄宗時改稱祥州。麟德元年(664年)置波州,州治設今祥云縣城,領縣不清。各州先屬武德四年(621年)設置的南寧州總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為都督府,貞觀六年(632年),罷南寧州都督府,歸屬戎州都督府,麟德元年(664年),設置姚州都督府,歸屬姚州都督府。
天寶九年(750年),南詔占盡姚州都督府地,設云南節(jié)度,在今云南驛筑云南城作云南節(jié)度駐地,后在云南節(jié)度下置云南賧(今云南驛鎮(zhèn)一帶)、品澹賧(今祥城鎮(zhèn)一帶,大理國改稱品賧)。咸通五年(864年),云南節(jié)度移駐弄棟城(今姚安縣北),并改稱弄棟節(jié)度,云南賧、品澹賧改為南詔首府直轄。大理國前期沿襲南詔建制,后期以府、郡代節(jié)度、都督,云南賧、品賧屬天水郡。
南宋寶祐元年(1253年),忽必烈率軍征戰(zhàn)大理,滅大理國后留兀良哈臺鎮(zhèn)守云南,在大理設上、下兩個萬戶府,并于元憲宗六年(1256年)在今縣境內立品甸千戶所,隸屬大理下萬戶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品甸千戶所為云南州,屬大理路。至元年間,在今米甸楚場設十二關防送千戶所,同屬大理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大理路為大理府;降云南州為云南縣,屬大理府;十七年(1384年)云南縣改屬趙州。洪武年間,改十二關防送千戶所為十二長官司。明朝在平定云南后,實行衛(wèi)所制度;洪武十六年(1383年)五月,調一萬官軍屯駐品甸(今祥城鎮(zhèn)),洪武十九年(1386年)四月,置洱海衛(wèi)于品甸,其后筑洱海衛(wèi)城;云南縣治也從云南驛遷洱海衛(wèi)城南,并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遷入城內;成化十二年(1476年)設瀾滄兵備道,道署駐洱海衛(wèi),統管滇西8衛(wèi)指揮。弘治二年(1489年)設你甸(今米甸)、楚場、安南坡(今下莊鎮(zhèn)安南關)三巡檢司,直屬大理府,同時在云南驛設土驛丞。弘治七年(1494年)析云南縣2里及趙州、太和縣地置賓川州。崇禎八年(1635年)析縣轄楚場里于米甸設德昌縣,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裁撤。康熙五年(1666年),裁洱海衛(wèi),其田賦并歸云南縣,洱海衛(wèi)城成為縣城;裁三巡檢司和云南驛土丞。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云南縣由趙州改隸大理府。
咸豐六年(1856年)起,杜文秀領導的回民起義軍占領縣內多個交通要地,并于七年(1857年)七月攻占縣城,至光緒十年(1884年)四月縣城方由清軍收復,兩軍曾在縣境內交戰(zhàn)近20次。咸豐六年(1856年)至十年(1860年),爆發(fā)了以龍道人為首的彝民起義,起義軍達萬余人,在大古者村(在今祥云縣東山彝族鄉(xiāng))建立了農民政權,一度攻下姚州城(今姚安縣城)。
民國二年(1913年)2月,改迤西道為滇西道,云南縣屬滇西道,次年5月滇西道更名騰越道。民國七年(1918年)11月23日,為免省縣同名,云南縣改名祥云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云南省廢除道制,祥云縣由省政府直轄。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設12個政務視察區(qū),祥云縣屬第四區(qū);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增加為16個政務視察區(qū),祥云縣改屬第十二區(qū);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視察區(qū)減為6個,祥云縣又改屬第四區(qū);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為15個視察區(qū),祥云縣改屬第十一區(qū)。1938年之后,政務視察區(qū)逐漸演變?yōu)樾姓讲靺^(qū),至1949年,全省共14個行政督察區(qū),祥云縣屬第八區(qū)。
1936年4月17日至20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第六軍團長征經過祥云。紅二軍團于19日凌晨攻入祥云縣城,活捉縣長,分劣紳財產賑濟貧民,20日晨開赴賓川縣。紅六軍團于20日下午經過祥云米甸地區(qū),次日進入賓川與紅二軍團會合。紅軍途徑祥云縣約72個村、135公里路程,有700余人加入紅軍隨軍北上。
抗日戰(zhàn)爭期間,建于1929年的云南驛機場成為軍用機場;1938年至1941年,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初技班在此培訓學員;1941年至1945年,美國援華飛行大隊飛虎隊進駐,成為其一處重要基地,同時作為“駝峰航線”的中轉站,是滇西抗日戰(zhàn)場最重要的機場之一。云南驛機場附近的北屯機場為其輔助機場。這兩座機場多次遭日軍轟炸,造成大量軍民傷亡。1937年10月,祥云縣鋪筑滇緬公路,全縣共出56.7萬工日,次年通車。1943年,中國遠征軍10余萬人在祥云集結整訓后投入抗日前線;其后又有大量遠征軍部隊及4個部隊醫(yī)院駐扎祥云,1945年后離開。
1948年4月起,中共云南省工委先后派人到祥云縣接觸當地的普兆三、李鑒洲、陳有棟等進步人士,開展武裝革命。1949年2月成立中共滇西工委祥云分委;4月將縣內的武裝力量組建為滇西人民自衛(wèi)團;8月撤銷祥云分委,另設中共祥云區(qū)委、中共東山區(qū)委。中共還在祥云縣組建了農抗會、婦女會、青年會等群眾組織。從1949年4月起,除祥城鎮(zhèn)外各鄉(xiāng)鎮(zhèn)的政權已相繼被中共黨組織控制,部分地區(qū)建立了東山區(qū)人民政府、祥彌區(qū)辦事處作為行政機構,其余保留舊制;11月30日,滇西人民自衛(wèi)團夜襲攻下縣城,招降縣長,接管祥城鎮(zhèn)政權。
1949年12月9日,盧漢宣布云南起義。1950年1月10日,祥云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滇西人民行政專員公署;同年3月祥云縣劃歸大理專區(qū)。1956年11月16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祥云縣屬大理白族自治州至今。1958年,云南省對全省縣級行政區(qū)進行了一次大范圍調整,1958年11月1日,彌渡縣、賓川縣并入祥云縣,1961年3月15日恢復原建制。
1952年1月開始實施土地改革,1953年4月全面結束。1956年2月,實現私營工商業(yè)公私合營;當年末,實現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化;1957年末,基本實現手工業(yè)合作化。
1957年9月,祥云縣開始“反右運動”,劃出“右派分子”58人,屬錯劃的50人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獲平反。
1958年至1961年,祥云縣開展“大躍進”運動。“大躍進”期間,祥云縣提倡“大辦工業(yè)”和“大煉鋼鐵銅”,因違反經濟規(guī)律,經濟效益較差,1961年調整國民經濟時,大部分新辦企業(yè)紛紛停辦。興修水利工程,組織了6個中小型水庫的興建會戰(zhàn),規(guī)模空前,但因技術、資金不足,“五風”盛行,造成水利工程工期長、質量差,遺留問題不少;又因民工生活、醫(yī)療條件不佳,又被干部強迫勞動,僅新興苴水庫工地就死亡民工464人。“大躍進”期間因大煉鋼鐵銅、大辦公共食堂及擴大耕地而砍伐森林,損耗林地13.91萬畝,森林覆蓋率在1962年降至16.4%。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6月,88名教師被劃為“三反分子”(次年2月全部平反);8月,學生開始“破四舊”,查古董,焚書畫,鏟木雕,砸佛寺,大批文物古跡被毀;1967年初,縣委、縣人民委員會癱瘓,公檢法機關受到沖擊。1968年10月28日,祥云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取代原縣委、縣人民委員會職能,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文革”中,全縣273名干部受迫害,非正常死亡53人,致傷殘167人。
201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2011-2020年)》,祥云縣被列入滇西邊境山區(qū)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國家級貧困縣名單。在實行精準扶貧后,祥云縣2014年至2018年累計脫貧8,164戶、30,830人,貧困發(fā)生率從2014年的6.81%降至2018年的0.62%,3個貧困鄉(xiāng)鎮(zhèn)(下莊鎮(zhèn)、普淜鎮(zhèn)、鹿鳴鄉(xiāng))和64個貧困村也全部退出,2018年9月成為全省首批脫貧摘帽縣。2019年末,剩余貧困人口795戶、2,377人全部脫貧。
祥云縣先后于2001年、2011年、2016年、2019年和2020年5次申報撤縣設市,前4次均因各種原因被擱置,第5次申報至2021年5月已完成前期的各項工作。
祥云縣地處云南省中部偏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邊緣。祥云縣東與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大姚、姚安、南華三縣接壤,南與彌渡縣相連,西與州府大理市毗鄰,北與賓川縣交界。祥云縣位于東經100°25′-101°02′,北緯25°12′-25°52′之間,東西最大跨距62.5千米,南北最大跨距74.5千米,最南端為鹿鳴鄉(xiāng)一街河,最北端為米甸鎮(zhèn)五頂山,最東端為普淜鎮(zhèn)貓貓關,最西端為象鼻村五福山。祥云縣城距大理45公里,距昆明298公里,是昆明市通往滇西八州市的交通要沖。
祥云縣的總面積一般認為是2,425平方千米,《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簡冊》錄入的面積為2,498平方千米,1992年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土地總面積為2439.091平方公里。
祥云縣地處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交界地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壩區(qū)(盆地)面積442.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18.25%;山區(qū)面積1,982.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1.75%;河谷總面積111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58%。全縣最高點是東北部五頂山,海拔3,241米,最低點為南部高峰嶺大河邊,海拔1,433米,縣城海拔1,996米。
祥云縣地貌較豐富,中山、河谷、盆地相間排列。縣內的山脈屬云嶺余脈,從西部和北部進入,總體呈南北走向,北部山群有五頂山、燒香頂、拉果摩頭山、野貓山、老里么丫口等,西部山群有五福山、剝刀嶺、九頂山、梁王山、帽山等,東南部山群有老青山、沐滂東嶺、天峰山、水目山、鸚哥山等。祥云4個大的壩子分別為133.7平方公里的云南驛壩(下川壩)、92平方公里的祥城壩(城川壩)、71.8平方公里的禾甸壩以及20.15平方公里的米甸壩,云南驛壩是云南省四大高原平壩之一。
祥云縣位于揚子準地臺西緣、青藏滇緬構造體系與川滇經向構造體系的交接處。
祥云縣的地層分布呈現西老東新的特征,除志留紀外,從奧陶紀到白堊紀均有出露。土壤分布以紫色土(主要是黃紅紫泥土)和紅壤為主,分別占總面積的43.8%和39.8%,其次為水稻土(占6.5%)、黃棕壤(占1.9%)、棕壤英語Brown earth(占1.5%)。
祥云縣地處金沙江流域和元江流域的分水嶺,海拔高于四鄰,境內有河流33條,箐溝131條,多數河流為境外河流的上源。中河是漁泡江支流,是祥云縣境內最長河流發(fā)源于祥城鎮(zhèn)五福山東麓,經小官莊水庫、渾水海水庫、青海湖后在姚安縣境內匯入漁泡江,縣內全長約98.1千米,流域面積713.5平方公里。境內河流均屬秋漲冬涸的時令河,水能理論蘊藏量僅為2.7504萬千瓦。
祥云縣西部有兩座半封閉性的天然淡水湖:青海湖和蓮花海。截止2021年,全縣共有中型水庫7座(渾水海水庫、新興苴水庫、邵家水庫、普淜水庫、小官村水庫、青海湖水庫和清水河水庫)、小(一)型水庫11座、小(二)型水庫304座、小壩塘2,031座,水利設施總控制水量2.32億立方米。
祥云縣境內地表水年均徑流量為3.943億立方米,以2005年人口計,人均占有水資源984立方米,人均占有水平僅為全國的44.3%,全省的18.8%。祥云縣水資源貧乏,時空分布不均勻,供需矛盾突出。祥云縣境內地下水分孔隙水、基巖水兩種,總儲量3.0483億立方米,可開采的資源約0.519億立方米,受多種條件制約,地下水利用率不高。
祥云縣屬于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具有四季不明顯、干濕季分明、少雨干旱、日照時數長的特點,風向多為西南風。由于地處高原地區(qū),立體氣候顯著,山區(qū)較河谷區(qū)及壩區(qū)氣溫略低。祥云縣的年均氣溫為14.8℃,極端最高溫31.9℃(1986年6月2日),極端最低溫-6.5℃(1982年12月28日)。年平均無霜期238天,平均霜期自11月16日開始,到3月23日終止。年平均日照時數2,410.6小時。年平均降雨量822.5毫米,最多年(1986年)1,133.3毫米,最少年(2011年)498.4毫米;平均雨季起止日期為5月29日至10月19日,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9%。
2021年統計數據為:全年均溫17.0℃,最高氣溫30.9℃,最低氣溫-2.1℃,總日照時數2,291.5小時,降雨量572毫米。
2020年,祥云縣森林覆蓋率為65.56%。祥云縣有半濕性常綠闊葉林、溫寒山地常綠櫟類林、寒溫山地針葉林、寒溫性灌叢林、干熱河谷灌叢林5個植被類型;有樹木48科76屬94種,花卉51科90屬137種,中藥材101科299種,野生菌類19科29屬37種。至2022年,全縣登記有227株古樹名木。祥云縣有面積9,856.47公頃的清華洞國家森林公園。
祥云縣有野生動物大約128種,其中獸類37種,兩棲動物及爬行動物14種,鳥類60種,環(huán)節(jié)、節(jié)肢及軟體動物17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種(豹、云豹、黑麂、綠孔雀),二級保護動物27種。
祥云縣位于揚子準地臺西緣大姚中生代沉積盆地西側,縣境東部有三疊紀含煤巖系發(fā)育,縣境西部有古生代沉積巖和酸性淺層侵入巖發(fā)育;相應地,祥云縣礦產東部以煤為主,西部以金屬礦為主。境內礦產有煤、金、銀、銅、鐵、鉬、鉛、鋅、石灰石、重晶石、粘土、高嶺土、石英砂、花崗巖等,已探明各類礦床點45處,優(yōu)勢礦產為煤、金、銅、鉬、石灰?guī)r、石英砂巖和花崗巖。煤炭資源尤為豐富,初步探明儲量約1.2億噸。金屬礦儲量較小,主要開采金、銅、鐵。
祥云縣的自然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冰雹、冷凍、大風等。祥云是省內著名干旱縣,局部性干旱幾乎年年有,全域性干旱平均兩年一次。洪澇多為局部發(fā)生,平均3-4年發(fā)生一次。冰雹為夏秋季節(jié)的局部災害,平均5年發(fā)生一次,對烤煙種植影響極大。
2010年云南旱災中,祥云縣受災嚴重。旱災自2009年就已開始,當年10月至2010年7月無有效降雨,青海湖、蓮花海兩個天然湖泊及部分小水庫干涸。至2010年底,全縣10個鄉(xiāng)鎮(zhèn)、93個村委會、645個自然村受災,14.53萬人、5.88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2011年降雨量僅498.4毫米,打破1988年的最低記錄507.5毫米。
祥云縣下轄8個鎮(zhèn)、1個鄉(xiāng)、1個民族鄉(xiāng):
祥城鎮(zhèn)、?沙龍鎮(zhèn)、?云南驛鎮(zhèn)、?下莊鎮(zhèn)、?普淜鎮(zhèn)、?劉廠鎮(zhèn)、?禾甸鎮(zhèn)、?米甸鎮(zhèn)、?鹿鳴鄉(xiāng)和東山彝族鄉(xiāng)。
截止2020年末,全縣共有132個村民委員會、7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881個自然村(其中社區(qū)轄9個)、1,163個村民小組、103個居民小組。
中華民國時期,祥云縣下設區(qū)、鄉(xiāng)(鎮(zhèn))、閭、鄰四級行政單位。1937年,祥云縣下轄7個區(qū),轄53個鄉(xiāng)、7個鎮(zhèn),編799閭、4,051鄰。1938年,廢閭鄰制,改保甲制,全縣設7區(qū)、18鄉(xiāng)、4鎮(zhèn),下轄173保、1,729甲。1940年,廢除區(qū)建制,全縣設13個鄉(xiāng)(鎮(zhèn))。1944年,整理保甲編制,全縣設10鄉(xiāng)、3鎮(zhèn),下轄117保、1,346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3月祥云縣取消鄉(xiāng)鎮(zhèn)建制,設城區(qū)、南區(qū)、北區(qū)3個區(qū),下轄15個分區(qū)、70個行政村。同年10月撤銷分區(qū),改設5個區(qū)。1952年,撤銷全部70個行政村,改設為74個鄉(xiāng)、3個鎮(zhèn)。1952年11月,第五區(qū)的拉烏、來鳳溪、新興、新田4個鄉(xiāng)劃歸賓川縣。1953年12月,彌渡縣第五區(qū)(馬街區(qū))劃歸祥云縣,成立第六區(qū)。1954年9月,撤銷第六區(qū),并入第一、二區(qū)。同年第五區(qū)背陰地鄉(xiāng)劃歸鹽豐縣。1958年1月,第四區(qū)海稍鄉(xiāng)劃歸賓川縣;5月,姚安縣普淜區(qū)劃歸祥云縣;同月撤區(qū)建制,全縣設3個鎮(zhèn)、27個鄉(xiāng);8月,喬甸鄉(xiāng)劃歸賓川縣。1958年11月,彌渡縣、賓川縣并入祥云縣,為祥云、彌渡、賓川三個片區(qū)。同時成立15個人民公社,其中祥云片有6個公社。1961年撤銷大縣,同時恢復5個區(qū),下轄35個公社。次年又調整為9個區(qū)(祥城區(qū)、八一區(qū)、前所區(qū)、下莊區(qū)、劉廠區(qū)、馬街區(qū)、禾甸區(qū)、米甸區(qū)、普淜區(qū))、1鎮(zhèn)(祥城鎮(zhèn)),轄120個公社、3個居民委員會。1964年,米甸區(qū)雄魯么公社劃歸賓川縣。1970年,區(qū)改為公社,公社改為生產大隊。1974年,析馬街公社,成立鹿鳴公社。1975年,析祥城公社,成立紅周公社;析劉廠公社,成立東山公社。1984年廢人民公社體制,恢復區(qū)鎮(zhèn)建制,全縣設12個區(qū)、1個鎮(zhèn)。1987年底至1988年3月,區(qū)鄉(xiāng)體制改革,各區(qū)改為鄉(xiāng),其中祥城區(qū)改為周家鄉(xiāng),普淜、東山、米甸改為彝族鄉(xiāng)。
1999年12月,撤銷劉廠鄉(xiāng),設立劉廠鎮(zhèn);撤銷下莊鄉(xiāng),設立下莊鎮(zhèn)。2002年8月,周家鄉(xiāng)并入祥城鎮(zhèn),沙龍鎮(zhèn)6個村委會并入祥城鎮(zhèn)。2000年12月,撤銷前所鄉(xiāng),設立云南驛鎮(zhèn);撤銷禾甸鄉(xiāng),設立禾甸鎮(zhèn);撤銷米甸彝族鄉(xiāng),設立米甸鎮(zhèn)。2001年12月,撤銷沙龍鄉(xiāng),設立沙龍鎮(zhèn);撤銷普淜彝族鄉(xiāng),設立普淜鎮(zhèn)。2005年12月,象鼻鄉(xiāng)并入祥城鎮(zhèn),馬街鄉(xiāng)并入云南驛鎮(zhèn)。
2020年統計,祥云縣國內生產總值為193.10億元,第一、二、三產業(yè)增加值分別為48.05億元、56.06億元、88.99億元,三次產業(yè)結構比為24.88∶29.03∶46.08。人均生產總值47,189元,低于云南省平均值(51,975元),城鎮(zhèn)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85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1元。職工年平均工資10.15萬元。2020年全縣規(guī)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33.10億元。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36億元,人均2,776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6.89億元,人均9,015元。
在大理州十四五規(guī)劃中,祥云縣是大理州“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雙引擎’”之一,是洱海流域產業(yè)轉移和人口疏解的主要承載區(qū)。
祥云縣第一產業(yè)占比24.8%,高于同期云南省(14.3%)和中國(7.3%)的平均水平。祥云縣是全國產糧大縣、國家農村產業(yè)融合發(fā)展試點示范縣、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yè)示范縣。據國土三調數據,祥云縣耕地面積為34,390.28公頃。2020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33,430公頃,產量21.13萬噸。祥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蠶豆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核桃、烤煙、茶葉等。
烤煙是祥云縣重要的經濟作物。祥云縣的烤煙種植始于1947年,祥云曾于1984年、1986年、1987年獲“全國烤煙生產先進縣”稱號。2020年,全縣烤煙種植面積5,477公頃,產量1.52萬噸,煙農收入3.5億元,煙葉稅收7,750余萬元。
祥云縣是“中國蠶桑之鄉(xiāng)”,多年來養(yǎng)蠶量、產量居全省第二位。2019年全縣桑園面積94,490畝,蠶種飼養(yǎng)量158,211張,鮮繭產量6,310噸,鮮繭產值31,466萬元。
祥云縣形成了冶金、建材、化工、能源、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六大工業(yè)支柱產業(yè)。2020年,全縣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產值138.64億元,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34.23億元,有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41戶。云南祥云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為省級工業(yè)園區(qū),分4個園區(qū),2021年工業(yè)總產值172.36億元,冶金產業(yè)產值占一半以上,園區(qū)重點發(fā)展綠色硅、新能源電池、新型建材產業(yè),有一條專用鐵路線。
祥云縣是全國最大的野生菌集散、加工、出口基地,年加工出口野生菌7,000噸以上,創(chuàng)匯超過3,000萬美元。
2020年末,祥云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87.56億元,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富滇銀行、云南省農村信用社、云南紅塔銀行、曲靖市商業(yè)銀行等銀行在祥云縣開設支行,祥云縣成立了云南祥云渝農商村鎮(zhèn)銀行、云南祥云農村商業(yè)銀行兩家本土銀行。
在《云南省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guī)劃》中,大理(祥云)是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水目山公鐵聯運物流港于2018年4月開通運營,2021年貨運量達232萬噸。滇西(祥云)國際物流港正在建設。
康熙《云南縣志》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云南縣有軍戶807人、民戶3,043人,這是最早的祥云縣人口數據。1936年統計時,祥云縣人口為120,908人,后因戰(zhàn)亂、傳染病及填報不實等原因,1947年統計時銳減到91,829人。1949年末進行清理登記后統計得的人口數為180,300人。1950年-1957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個人口增長高峰期。1958年-1960年,因“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害,人口增長緩慢。1961年-1979年為第二個人口增長高峰期,平均年增長率28.95‰;特別是1973年自然增長率高達33.31‰,為建國以來自然增長率最高的一年;此階段的高速增長一是因為經濟恢復后的補償性生育,二是“文革”期間人口增長無法得到控制。1980年起,計劃生育政策得到貫徹落實,人口增長趨于平緩。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祥云縣總人口(常住人口)共有406,642人,城鎮(zhèn)人口185,948人(占45.73%),鄉(xiāng)村人口220,694人(占54.27%)。共有男性205,995人、女性200,647人,性別比為102.67。0—14歲人口共64,500人(占15.86%),15—59歲人口共265,614人(占65.32%),60歲及以上人口共76,528人(占18.82%),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共58,958人(占14.50%)。大學專科學歷及以上人口有32,872人,15歲以上的文盲有19,957人,占15歲以上人口的5.83%。2020年末統計,祥云縣戶籍人口共有15.07萬戶、48.26萬人。
祥云縣境內有漢族、白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回族6個世居民族,共42種少數民族成分。現在祥云縣境內最多的民族是漢族,其次為白族、彝族、傈僳族。
自西漢起,漢族不斷遷入祥云縣境內。明代是漢族入境的鼎盛時期,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朝廷在縣內建洱海衛(wèi),并推行屯田制度,調入主要來自江蘇、江西的軍戶九千余人。如今問起漢民祖籍,有人還可說出南京應天府、江西福州府之類;城川壩、下川壩仍有100余個村鎮(zhèn)以所、屯、營等軍屯單位命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開發(fā)邊疆,大批漢族從內地遷移到祥云。此外,在壩區(qū)與漢族混居的少數民族也有被漢族同化的現象。境內漢族主要分布在除禾甸以外的壩區(qū)和部分半山區(qū)。2020年,漢族占全縣戶籍人口的80.44%。
今祥云縣境內白族的先民,一部分是西漢時從滇東遷入的僰人,一部分為南詔大理國時期遷入的白蠻。境內白族主要分別在禾甸鎮(zhèn),2020年白族占禾甸鎮(zhèn)總人口的81.8%,其他鄉(xiāng)鎮(zhèn)也有少數白族聚居村落。2020年,白族占全縣戶籍人口的10.13%。
今祥云縣境內的彝族有多種自稱或他稱,分屬4個彝族支系,有的自新石器時代就定居境內,有的在清代從大姚、南華遷入。境內彝族主要聚居在半山區(qū)、山區(qū)和高寒山區(qū)。2020年,彝族占全縣戶籍人口的8.23%。
傈僳族、苗族、回族在境內定居的歷史相對較短,占總人口比例較低。傈僳族、苗族大多為自清代起其他地區(qū)遷入。回族主要是元明清時期隨軍隊遷入,在清代曾一度發(fā)展至三萬余人,但因其響應杜文秀反清起義并攻占縣城,清光緒十年(1884年)清軍收復縣城后對境內回族進行大屠殺,回族人口銳減。
祥云縣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5種宗教信仰形式。截止2020年,祥云縣有祥云縣佛教協會、祥云縣道教協會、祥云縣基督教協會、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4個宗教團體,登記活動場所17處(佛教6處、道教4處、基督教6處、伊斯蘭教1處),教職人員49名,全縣有信教群眾3萬余人。
自然崇拜、本主崇拜英語Benzhuism、土主崇拜、祖先崇拜等均是祥云縣原始宗教的組成。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是多個民族的共同信仰。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宗教形式,本主即當地村落的保護神,供奉本主的廟稱本主廟。本主多為帝王將相、忠臣孝子、英雄烈女、自然崇拜中的神靈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村在每年本主節(jié)有“接本主”的活動。土主崇拜為彝、漢兩族的信仰,土主是對一方百姓做過貢獻的人物,死后當地為其建廟供奉。本主、土主崇拜源流基本相同,形式上有許多相似之處。
祥云縣境內佛教屬大乘佛教。佛教自唐代傳入,明代興盛,清末因戰(zhàn)亂逐年衰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的歷次政治運動中又受到沖擊,20世紀80年代后逐漸恢復。水目山于唐元和八年(813年)開山建寺,山上寺院屢毀屢建,“文革”期間又遭毀壞,后陸續(xù)修復,現存的水目寺塔為大理國遺物,山上的72座歷代僧墓塔,規(guī)模居全國前列。其他著名佛寺有九鼎寺、禾甸萬壽寺等。
祥云縣境內道教屬正一道,傳入較早,具體時期已不可考,現存道觀天峰山老君殿、祥城玉皇閣等。伊斯蘭教僅為回族信仰,在元代隨回民移民傳入,現僅存清真寺一個。1932年起,中國內地會的澳籍牧師梁錫生等人陸續(xù)到祥云縣傳教,縣內現有多個基督教活動點。
火把節(jié)的時間在縣城、普淜鎮(zhèn)等地區(qū)為每年農歷六月廿四,下莊鎮(zhèn)、米甸鎮(zhèn)等地區(qū)則為六月廿五。當日傍晚,人們點燃火把后,會先在院內、田間照一遍,稱“燎房”“燎田”,以祈福健康平安、五谷豐登,之后持火把走到街頭,成群戲耍,火把節(jié)上會開展耍火把、跳火把、打歌會、篝火晚會等活動慶祝節(jié)日。天峰山歌會是彝族傳統節(jié)日,每年農歷二月十五在普淜鎮(zhèn)天峰山舉行,人們進行打歌、彝族民歌對唱、誦經拜唱、洞經音樂會等活動。啞巴節(jié)又稱“龍華會”,是流傳于禾甸鎮(zhèn)七宣村的彝族傳統節(jié)日,在每年正月初八舉行,啞巴節(jié)與一位啞女幫助村民的傳說有關,節(jié)日的核心內容是跳啞巴舞,舞者身上畫有豐富的彩繪。
截止2020年,祥云縣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6項,其中國家級5項(分別是水目寺塔、茶馬古道祥云縣段、云南驛古建筑群、大波那遺址、天峰山古建筑群),省級5項,州級18項,縣級18項,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共253項。截止2019年,祥云縣有3家可移動文物收藏單位,實有藏品11,740件。
祥云縣的地方志編修始于清代。現存清代縣志有康熙《云南縣志》(伍青蓮修)、乾隆《云南縣志》(張圣功、王在璋修)、光緒《云南縣志》(黃炳堃修)3種,乾隆《云南縣志》(謝圣綸修)、道光《云南縣志》(楊開秦、董其政修)2種未見傳本。民國時期地方志有1921年雷應中編《云南縣地方志資料調查表》,1949年完成初稿、之后遺失的《祥云縣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輪《祥云縣志》于1996年出版,《祥云縣志(1978-2005)》于2012年出版,截止2022年,共編寫出版部門志37部、鄉(xiāng)鎮(zhèn)志1部、村志1部、年鑒16部。
祥云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較早,東漢元和二年(85年)即始建學校。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建文廟,書院始于唐代,明清較為盛行,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起開辦新式學堂。云南縣在明清兩朝共出舉人180名,進士13名(含武進士3名)。
截止2021年,祥云縣有普通高中3所(祥云一中、祥云四中和祥華中學),在校生9,376人;職業(yè)高級中學1所,在校生2,017人;初級中學17所,在校生15,740人;小學152所,在校生24,565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另有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祥云縣少年兒童業(yè)余體育學校。小學入學率為100%,初中毛入學率為109.65%。
祥云縣第一中學位于祥城鎮(zhèn),始于1934年8月創(chuàng)辦的祥云縣立初級中學,是云南省一級三等完全中學。2014年8月,祥云一中、祥云二中的高中部分合并后遷入新校區(qū),祥云一中的初中部分使用原校址改辦初級中學,稱祥云一中初中部。祥云縣第四中學位于下莊鎮(zhèn),前身是1945年創(chuàng)辦的祥中分校,經歷過多次停辦、復辦,是全省唯一一所地處鄉(xiāng)鎮(zhèn)的省一級二等高中。祥云縣祥華中學位于祥城鎮(zhèn),是一所民辦股份制完全高級中學,2008年9月建成開學,是云南省一級三等完全中學。
截止2020年,祥云縣共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208個,其中縣級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9個,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11個,村衛(wèi)生室139個,民營醫(yī)院8個,個體診所39個;全縣衛(wèi)生機構床位數2,099張;衛(wèi)生技術人員2,893人。
祥云縣人民醫(yī)院為三級綜合醫(yī)院,始于1942年10月2日由私人合資創(chuàng)辦的祥云縣衛(wèi)生院,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原位于西街,1984年遷至龍翔路(時稱新大街),2003年遷至祥姚路,2018年7月建成東院區(qū)。祥云縣中醫(yī)醫(yī)院為二級甲等中醫(yī)醫(yī)院,建于1986年6月,原位于西街,后遷入龍翔路縣醫(yī)院舊址,2015年新建門診醫(yī)技住院綜合樓。
祥云縣最早的報紙《新華消息》于1949年3月由滇西人民自衛(wèi)團創(chuàng)辦,9月改名為《人民通訊》,在部隊和地下黨組織內部發(fā)行,轉載新華廣播電臺的新聞消息。1955年11月,中共祥云縣委機關報《祥云小報》創(chuàng)刊,次年8月改稱《祥云報》,1960年底停辦。1996年之后先后發(fā)行過《祥云報》《大理日報·祥云版》《祥云宣傳》。2007年4月,祥云縣委新聞中心設立內刊編輯部,創(chuàng)辦《祥云實訊》。2013年8月,編輯部從縣委新聞中心劃出,同年11月更名為《祥云時訊》。目前《祥云時訊》為祥云縣唯一本地出版的報紙,紙質版僅向各大單位內部發(fā)行,通過微信公眾號向群眾提供服務。2019年4月,祥云縣廣播電視臺、《祥云時訊》編輯部整合組建祥云縣融媒體中心,為縣委直屬的事業(yè)單位。在云南省縣級融媒體中,祥云縣融媒體中心的綜合傳播力居全省前列。
1930年,民眾圖書館在縣城東街倉圣閣成立,內設圖書室、閱報室,1934年改為民眾教育館,1947年裁撤。1951年,成立祥云縣文化館,內分設圖書室、閱覽室,次年開放。“文革”期間關停。1983年10月,在文化館圖書室的基礎上成立祥云縣圖書館。祥云縣圖書館現為國家級三級圖書館,有1個總館、10個分館,2020年有藏書84,431冊。祥云縣文化館為國家一級文化館。
祥云縣全民健身中心占地面積64,774.8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5,513.49平方米,主體育館設6,100余個座位,有競賽、觀演、教學、訓練、健身、商展等功能。總投資2.41億元,于2012年10月12日動工,2016年完工,加掛“祥云縣少年兒童業(yè)余體育學校”牌子。
祥云縣境內的古驛道有楚場古驛道、老虎關古驛道、梁王山驛道、祥彌驛道四段。楚場古驛道為靈關道的一部分,由大姚入境,經米甸至祥云縣城,祥云境內長67公里,是西昌通往大理地區(qū)重要官道,道寬1至2米,多數路段鋪砌石板,今部分路段改建為祥姚公路。老虎關古驛道,又稱貓貓關古驛道,是五尺道的一部分,由姚安入境,經普淜進入彌渡,祥云境內長98公里,漢時建成,是昆明通往滇西的重要官道,道寬2米以上,多數路段路心鋪砌條石,今部分路段改建為320國道。梁王山驛道從祥云縣城往北進入賓川縣,祥云境內長20公里,是祥云、賓川通麗江、劍川的主干驛道,今部分路段已改建公路。祥彌驛道從祥云縣城南行,經彌渡,抵景東、思茅,祥云境內長15公里。自唐代起,祥云縣境內設置了云南驛、波大驛、普淜驛等驛站,以及四關、八鋪、三十哨。2013年,祥云縣的5處古道遺址作為茶馬古道的子項,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截止2020年,祥云縣公路總里程2,450.94公里,其中國道155公里、省道126.98公里、縣道377.12公里、鄉(xiāng)道921.78公里、專用道12.61公里、村道857.45公里。祥云縣在2016年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2017年實現所有自然村通公路。
目前共有320國道、554國道2條國道和224省道、328省道2條省道經過祥云縣。320國道在境內長70.2公里,原為滇緬公路;1928年開始修建昆明至下關公路,同年因軍閥混戰(zhàn)而停修,1932年復工,1934年祥云境內段土路建成;1937年10月成為滇緬公路的一部分,并鋪筑彈石路面,之后逐年加寬完善,1975年鋪就瀝青路面,2015年11月至2017年進行提級改造工程。
1998年7月18日,楚大高速楚雄至祥云段提前試通車。2022年4月1日,新楚大高速建成通車。2017年12月20日,賓南高速開工建設,賓川至祥云渾水海立交段已通車,預計2023年3月全線建成通車。大攀高速、祥云至彌渡高速正在規(guī)劃。
截止2020年,祥云縣鐵路總里程149公里。
滇緬鐵路祥云段起于大倉,止于王家山與彌渡交界處,全長70公里。1938年12月21日動工,經一年多的修建,已完成大部分路基和涵洞,但因國際局勢變化,1940年10月15日停工。現大多路段已改建公路或開墾為農田,少數路段尚存路基痕跡。
1992年5月,廣大鐵路開工建設,1998年6月通車。廣大鐵路在祥云縣境內長73公里,設長沖站、新哨站、沐滂站、天馬站、祥云西站(原稱祥云站)、栽秧箐站6個站。
2012年12月,昆楚大鐵路楚大段開工建設,2018年4月2日全線貫通。昆楚大鐵路在祥云縣境內設祥云站和云南驛站,兩站分別于2013年12月10日和2016年9月30日開工建設,并于2018年7月1日隨著昆楚大鐵路正式運營而投入使用。
祥云財富工業(yè)園區(qū)鐵路專用線于2018年7月開工,2022年12月通車,從祥云西站引出,與廣大鐵路相接,正線全長9.505千米。
云南驛機場建于1929年,開展商務活動,1937年被部隊接管,成為軍用機場,1938年至1941年由空軍軍官學校初技班使用,其后成為飛虎隊的一處重要基地以及“駝峰航線”的中轉站,是滇西抗日戰(zhàn)場最重要的機場之一。1940年至1943年間曾遭日軍多次轟炸。機場現大部分被開墾為農田,僅存一條主跑道、18個飛機掩體(俗稱“機窩”)、2個軍械庫,已作為文物保護。1939年,在云南驛機場附近建有北屯機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用機場并被保留下來,1961年進行擴建。
1387年修筑洱海衛(wèi)城,邊長四里三分,城墻高二丈三尺,底部石砌,上部壘磚,東南西北四面各開一門,城中街道均為土路。1932年,主街改建為石板路面。1974年,高壓輸電線架通,城區(qū)用電得到解決。1976年建成第一個自來水廠。1976年至1978年,除東城門外的城墻、城門被拆除,此后開始大規(guī)模擴建縣城、改造街道。
截止2021年,祥云縣縣城建成區(qū)面積18.2平方千米,城鎮(zhèn)化率49.14%。截止2020年,祥云縣縣城市政道路長度42.57千米,有道路照明燈6,900余盞;供水普及率94%;排水管道96.73千米,污水處理率69%;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3%。祥云縣是省級園林縣城、省級衛(wèi)生縣城。
2021年,祥云縣接待國內外游客316.5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6.78億元。截止2023年,祥云縣共有A級景區(qū)4家,分別是祥云水目山文化旅游區(qū)(4A級)、王家莊景區(qū)(3A級)、清華古洞景區(qū)(3A級)、云南驛景區(qū)(2A級),青海湖是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其他重要景區(qū)有祥云古城(洱海衛(wèi)城)等。祥云縣的旅游資源主要以“云南源”文化、二戰(zhàn)文化、紅色文化、佛教、民族民俗等為主題。開發(fā)不足、產業(yè)化水平低及景區(qū)經營情況不佳是祥云縣旅游產業(yè)存在的問題。
祥云縣的著名人物有中共云南省委書記王德三以及中共早期黨員、革命烈士王復生、王孝達,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楊文清,中國科學院院士白以龍,解放軍上將朱啟等。
祥云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
代理記賬

服務價目表

獲取報價

【來一方財稅:m.burcbilisim.com】提供代理記賬、公司(工商)注冊等專業(yè)財稅服務,為您解答各種財稅疑難問題

企業(yè)顧問全天在線
代理記賬
公司注冊
代理記賬
公司注冊
代理記賬
公司注冊
立即詢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 91av导航|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黄色电影地址 | 国产成人三级 |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 好吊色在线 | 成人精品国产 | 成人福利 | 亚洲精品在线观 | 91av电影在线 | 久久国产免费视频 | 玖玖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四区 | 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亚洲美女性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 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91嫩草在线 | 色综合婷婷| 日韩一区av | 91免费视频观看 | 最新国产在线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嫩草视频91| 天天天天干 | 日韩在线三区 | 一级午夜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91免费网 | 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 99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