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縣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東南部,是蕪湖市下轄的一個縣。
南陵歷史悠久,三國時吳國大將周瑜、黃蓋、周泰曾分別任過縣令。南朝梁武帝(公元525年)始置南陵縣,治今池州市貴池區西南;唐移至今址。
西周至唐宋,南陵“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是中國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銅礦采冶經歷了東周、漢代、唐代,創造了燦爛的古銅冶文化。如今,大工山古銅礦冶遺址與千峰山土墩墓群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代詩人李白,曾三度攜家寓居南陵,遺有《南陵別兒童入京》等詩篇,其名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更是千古留傳。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2年末,南陵縣戶籍人口為539929人。
近年來,當局堅持“加大投入促增長、強工興縣促跨越、統籌城鄉促發展、關注民生促和諧”,以經濟開發區、城東新區和大浦試驗區建設為著力點,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8億元、財政收入5.8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95億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8688元,分別是建國初期1952年的348倍、1116倍、1100倍、41217倍、130倍;農民人均純收入6252元,是1975年的75倍。
特別是“強工興縣”戰略效果初顯,工業經濟主導地位得到增強。紡織服裝、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機械制造四大主導產業和食品加工、礦產資源深加工兩個重點發展產業已經確立。
全縣規模工業企業已達174戶,實現增加值23.2億元,其中12戶企業年產值超億元。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00.98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由1952年的69.6:14.4:16,調整到19.6:51.2:29.2。
2008年南陵經濟開發區獲“江浙企業家投資中國首選開發區”殊榮,2007、2008連續兩年獲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縣”、“十佳經濟開發區”稱號,2007、2008連續兩年榮獲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稱號。
205國道、 318國道和 320省道、 216省道交匯于縣城,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樞紐。
主要縣道:
南陵盛產優質大米、木材、丹皮、蘑菇、蓮藕等,被譽為“江南魚米之鄉”。礦產資源有銅、鐵、銻、煤、金、白云石、石灰石、氟石等。
南陵現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境內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省級地質公園的丫山花海石林旅游區,省級森林公園小格里,省級重點保護寺廟烏霞寺。境內特有的丫山“鳳丹”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南陵縣下轄8個鎮:
籍山鎮、?許鎮鎮、?弋江鎮、?三里鎮、?何灣鎮、?工山鎮、?煙墩鎮和家發鎮。
在南陵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