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區是中國貴州省銅仁市下屬的一個市轄區。
萬山區位于東經109°11'-109°14'、北緯27°30'-27°32'之間。東南邊與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相連、西南邊與新晃侗族自治縣和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相連,西邊與黔東南州岑鞏縣相連,北邊與銅仁市碧江區、江口縣相連,總面積842平方公里。
元至六十四年(1277年),設置大萬山蘇葛辦等處軍民長官司,隸屬思州安撫司。
洪武五年六月十三日(1372年),大萬山司隨思州宣慰司改屬湖廣行省。洪武六年(1373年),大萬山司隸屬思州慰司。永樂十二年三月二日(1414年),大萬山長官司隸屬銅仁府。
清朝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土司大部分被裁撤,大萬山長官司由銅仁府派流官直接管理。
光緒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880年),貴州巡撫岑毓英同意將銅仁縣移治江口,將省溪司(今江口縣)的流官吏目改駐大萬山,因此大萬山又名省溪。
民國二年8月(1913年),省溪縣設立,最初隸屬貴州省黔東道(又名鎮遠道)。民國十二年(1923年),廢除黔東道,省溪縣直隸于貴州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元月(1935年),省溪縣隸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民國二十六年11月(1937年),省溪縣隸屬新的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省溪縣撤銷,省溪縣的轄地并入玉屏縣和銅仁縣。
1949年,萬山所在地屬于玉屏縣第六區。1958年12月,萬山公社建立,隸屬銅仁縣。1961年8月,萬山隸屬玉屏縣。1966年2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萬山特區,隸屬銅仁地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的縣級特區。1966年5月1日,建立萬山特區人民委員會。1968年9月24日,貴州省革命委員會批準,萬山特區撤銷,設立萬山鎮。1970年8月8日,國務院批準,萬山鎮撤銷,設立萬山特區。
2009年3月,國務院將萬山特區列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2011年10月22日,國務院同意撤銷萬山特區,設立萬山區,隸屬銅仁市。原縣級銅仁市(現為碧江區)的茶店鎮、魚塘鄉、大坪鄉劃入萬山區。11月7日,銅仁正式將茶店鎮、魚塘鄉、大坪鄉的管轄權劃轉至萬山區。
萬山區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6個民族鄉:
謝橋街道、?茶店街道、?仁山街道、?丹都街道、?萬山鎮、?高樓坪侗族鄉、?黃道侗族鄉、?敖寨侗族鄉、?下溪侗族鄉、?魚塘侗族苗族鄉和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鄉。
2016年,銅仁市人民政府對萬山區謝橋街道行政區劃調整作出正式批復,同意將萬山區謝橋街道析置出仁山街道。仁山街道下轄原謝橋街道的唐家寨社區、楚溪社區、撻扒洞村等20村、居民小組,面積26.63平方千米。謝橋街道下轄原謝橋街道的謝橋社區、謝橋中心社區、沖廣坪社區、牙溪村、石竹村、龍門坳村、瓦屋坪村等83個村、居民小組,面積77.06平方千米。
2019年,設立丹都街道辦事處,丹都街道面積41.68平方千米,下轄撻扒洞社區、旗屯村、大坡村和6個易地扶貧搬遷小區。
2011年年末,萬山區戶籍人口15.3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00萬人,非農業人口2.31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26‰,人口死亡率6.37‰,人口自然增長率5.89‰。
2013年年末,萬山區總人口16萬人,其中侗族主體少數民族8.3萬人,占總人口79.4%。2015年年末總人口17萬人。2017年總人口27萬人。
萬山區以侗族、漢族為主。同時有土家族、苗族、回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白族、瑤族等16個少數民族聚居。
在萬山區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