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來越多基金都喜歡設置持有期?
大家如果再仔細看一下發行表格就會發現,同樣是封閉式產品,名稱帶有“持有”二字的基金產品數量,或顯著多于帶有“定開”二字的基金產品,這樣的設置背后到底是基于什么考慮,小財這就為大家揭曉!
首先,“定期開放”和“持有期”均對贖回時間做出了限制——投資者一般需要持有該基金滿足一定時間限制后才能贖回。“持有期”基金,意思是需要“持有”該基金名字中限制的時間,到期后才能贖回,而“定開”基金,意思是“定期開放”——只在規定時間內開放申購、贖回業務。
舉個栗子,假如基金名字里帶有“12個月持有期”字樣,那么你可以隨時買入這只基金,買入后至少12個月才可贖回。(當然也可以選擇繼續持有)
有多筆交易時需要特別注意,持有期并不是最開始買入的那筆持有期,每買入一筆均需要單獨計算持有期,如果想一次性全部贖回就需要等最后一筆買入滿足持有期限制后才能全部提交贖回。
而“定期開放”型基金,同樣是買入之后會被“鎖定”一段時間,不同之處在于,不論是申購還是贖回,只能在特定的開放期間內進行,開放期結束后基金會進入新一輪封閉期,不能申購贖回。
如果是定期開放,或存在以下問題。
(ㄒoㄒ) 發現一只開放期基金各維度都很優秀,但目前基金處于封閉期內,沒法購買。
(ㄒoㄒ) 已經買入的一只開放期基金臨近開放期,結果因為有事耽誤錯過贖回,基金自動進入下一個封閉期,無奈只能等待下一開放期的來臨。
對比來看,持有期基金的優勢或就凸顯出來了,同樣是封閉型產品,同樣是封閉運作,能夠硬核控制追漲殺跌的天性,力爭讓基金收益和基金回報相當,同時投資體驗或更好。
只要持有超過一定時長,在之后的任意時間,隨時可以申購贖回,無需擔憂錯過開放期,更有利于培養長期理財的習慣,讓大家在投資過程中更多地感受到獲得感,少一些投資焦慮。
正是因為如此,市場上的封閉式基金或更多的采用“持有期”的形式,運作和投資方式相較于定開基金或更加靈活,即可單筆大額買入,也可逢低補倉,對進場的時間點要求不是那么嚴格。
力爭絕對收益,為財富保駕護航
財通內需增長12個月定開混合(009970)
盛大開放中!
風險提示:財通內需增長12個月定期開放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作為混合型基金,封閉期內,本基金投資于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60%-100%,其中投資于內需增長主題相關證券的比例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因此基金管理人對內需增長主題相關股票的界定、篩選、研究能力將影響到基金業績表現。本基金可以投資科創板股票,會面臨科創板機制下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退市風險和投資集中風險等,上述基金并非必然投資于科創板;本基金可投資于存托憑證,存托憑證存續期間,對應的基礎證券等財產可能出現被質押、挪用、司法凍結、強制執行等情形,存托憑證的投資者可能失去應有權利的風險;本基金可投資于股指期貨,將承擔基差風險、系統性風險和杠桿風險,本基金可投資于資產支持證券,其風險大小主要與資產質量有關;定增過程存在一系列特有風險,如股價波動風險(鎖定期內及鎖定期屆滿后)、鎖定期風險、展期風險、投資顧問或財務顧問風險、集中度風險以及不能靈活調整組合的風險。除特有風險外,本基金還面臨市場風險、管理風險、估值風險、流動性風險及其他風險。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基金風險等級為R3,不適合與之風險等級不匹配的投資者。投資有風險,請謹慎選擇。投資者在投資相關產品前應仔細閱讀登載于基金管理人網站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產品資料概要》、風險揭示書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您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不建議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投資者投資該等產品;投資者投資于本基金,極端情況下可能存在損失全部投資本金的情況。投資人應當通過基金管理人或具有基金代銷業務資格的其他機構認購、申購和贖回基金,基金代銷機構名單詳見管理人網站。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文中提及行業、板塊不構成任何投資推介,文中市場判斷不對未來市場表現構成任何保證,歷史情況僅供參考;文中基礎信息均來源于公開可獲得的資料,基金管理人力求可靠,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獲得報告的人士據此做出投資決策,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