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區是山東省濰坊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于1994年設立,位于濰坊市區東部。
奎文區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隋開皇十六年(596年)設濰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為濰縣,被白浪河一分為二,以東為東關,即今奎文。奎文歷史悠久,古代政治家晏嬰、經學大師鄭玄、農學家賈思勰、書畫家張擇端以及孔融、范仲淹、歐陽修、蘇軾、鄭板橋等都曾在此出仕游歷。
奎文區位于濰坊市中部偏北,地處東經119度、北緯36度左右。在北偏東方向與寒亭區相鄰,西以白浪河為界與濰城區相望,南偏東方向與坊子區相連。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26米。
奎文區古屬東夷文化的發祥地,遠在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居住,記載有原始社會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
夏屬三壽國,商屬萊國,周為齊國屬地,秦屬膠東郡(一說齊郡),漢屬青州北海郡膠東國,晉改屬齊郡。隋開皇十六年 (公元596年) 分北海郡置濰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州廢,復置北海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濰州。明洪武十年 (公元1377年)濰州降為縣,屬萊州府。濰縣之名由此確定,并一直沿用。
民國建立后,民國3年(公元1914年)裁府,縣屬膠東道。民國14年(公元1925年)改屬萊膠道。民國16年(公元1927年)裁道直屬山東省。
1948年濰縣解放,成立濰坊特別市(省直轄)。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1950年,撤銷濰坊市。1951年重建濰坊市,為縣級市,隸屬昌濰專區(先后沿革為昌濰地區和濰坊地區)。
1983年10月,撤銷濰坊地區和縣級濰坊市,改設地級濰坊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市區設濰城區、坊子區、寒亭區。
1994年以白浪河為界將原濰城區劃分成兩個區,河東設立奎文區,河西為濰城區。
奎文區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
東關街道、?大虞街道、?梨園街道、?廿里堡街道、?濰州路街道、?北苑街道、?廣文街道、?新城街道、?清池街道和北海路街道。
奎文區名義上的轄區包括濰坊高新技術開發區,但高新區現在事實上已直接在濰坊市管轄下進行單獨管理。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奎文區常住人口為475103人。
在奎文區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