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市為中國江西省下轄縣級市,南昌大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省直管縣級市、豐城位于江西省中部,市域南北長70.5千米,東西寬74千米,東界撫州臨川區、進賢縣、南臨崇仁縣、樂安縣、新干縣,西接樟樹市、高安市,北連新建縣、南昌縣,市人民政府駐河洲街道孺子路6號。
豐城市為較具實力的縣市之一,其綜合競爭力2015年8月22日,在第十五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上排名全國第78位,財政收入長年居江西省各縣(市)的第二位,2015年GDP總量392億元。
史傳晉永平年間,豐城縣治(今榮塘)出現“紫氣沖牛斗星”,縣令雷煥下令挖掘獄基,得到龍泉、太阿寶劍。故豐城別名“劍邑”、“劍城”。
唐代文學家王勃《滕王閣序》中“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的詩句便取自此傳說。
豐城市下轄6個街道辦事處、20個鎮、7個鄉:
劍光街道、?河洲街道、?劍南街道、?孫渡街道、?尚莊街道、?龍津洲街道、?白土鎮、?袁渡鎮、?張巷鎮、?杜市鎮、?淘沙鎮、?秀市鎮、?洛市鎮、?鐵路鎮、?麗村鎮、?董家鎮、?隍城鎮、?小港鎮、?石灘鎮、?橋東鎮、?榮塘鎮、?拖船鎮、?泉港鎮、?梅林鎮、?曲江鎮、?上塘鎮、?筱塘鄉、?段潭鄉、?蕉坑鄉、?石江鄉、?荷湖鄉、?湖塘鄉、?同田鄉和豐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建富城縣,以縣建富水西而得名。縣治位置大約在今豐城市南側,大概在富水附近。
晉太康六年(公元280年)改稱豐城縣,移治豐水西岸榮塘圩(今榮塘鎮)。
隋初,縣治于石灘故縣(今石灘鎮故縣村)。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移豐城縣治于贛水東曲豆鎮(今劍光街道),今治所自始。
2000年后以河洲街道南側和孫渡街道北側地區開發豐城市的新城區,豐城市政府從劍光街道搬遷至河洲街道府前路288號。
豐城市位于北緯27度42分-28度26分,東經115度25分-116度26分之間,南北長為70.5公里,東西寬為74公里,市域面積2845平方公里。東界撫州臨川區、進賢縣、南臨崇仁縣、樂安縣、新干縣,西接樟樹市、高安市,北連新建縣、南昌縣。年平均氣溫15.3至17.7℃,日最高氣溫大于或等于35攝氏度的日數每年平均為27.9天,日最低氣溫少于或等于0度的日數每年平均為23.4天。全年日照平均時數1935.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552.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154天,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81%。無霜期274天。
2021年末,豐城市戶籍人口146.96萬人,其中男性人口78.57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23.62萬人。
在豐城市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