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稅務規劃是在符合稅法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巧妙安排達到規避或減輕稅負的行為。
1
基本原理
企業稅收一般從三個層面來規劃,包括:
- 頂層設計、商業模式和股權資本層面;
- 公司納稅主體、業務運營各個環節層面;
- 行業和地方稅務優惠政策落地層面。
因為企業稅收來自企業開展業務產生的交易行為,所以基本原理是通過提前規劃并以合同約定,合理改變交易鏈條上的四大關鍵要素:交易主體、交易內容、交易時間和交易地點。
交易主體,自然人、有限責任公司、有限合伙企業等企業法人身份作為合同履約方開展業務時有些稅率是不一樣的。特別是一些創業公司,需要通過股權設計,提前將自然人股東轉變為有限公司,不僅可以降低分紅稅率還可隔離風險。
交易內容,一家公司是賣產品還是賣服務,表面看是業務層面的問題,其實涉及的稅率也不同。
交易時間和交易地點,一些行業和地方相關稅收政策也會影響稅負高低。
2
頂層設計 稅務規劃
一、自然人架構情形
政策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
-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三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所稱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于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和第(三)項所稱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
思路:
將個人股東通過股權轉讓(企業凈資產為負或較小)、先分配后轉讓或增減資的方式,把股權過渡到新設立的公司/被代持股東名下,一是方便從實質經營的子公司獲取免稅的股息利息紅利所得;二是大股東以新主體名義對外再投資,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集團控股公司架構情形
思路:
關于母子公司的設立規則,一般設立分支機構前期需要大量投資,多處于虧損狀態,而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后處于盈利狀態。因此一般在設立分支機構起初采取分公司形式,而在分支機構盈利以后轉而采取子公司的形式;如果本企業所適用的所得稅率高于分支機構所適用的稅率,則選擇子公司形式比較有利,反之則選擇分公司。
將利潤由高稅率企業轉到低稅率企業, 將利潤由盈利企業轉移到虧損企業。企業之間利潤轉移主要有關聯交易和業務轉移兩種方法。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利潤應注意尺度和業務相關性,明顯的利潤轉移會受到稅務機關的關注和反避稅調查。
三、商業模式重塑
思路:
- 圍繞主體公司主營業務成立周邊配套公司,如房地產公司周邊的開發工程、裝修、物業、綠化、酒店等。
- 圍繞主體公司產業鏈拆分業務,獨立經營,如生產制造業公司將采購物流部門獨立出去成立供應鏈公司,控股公司以品牌授權子公司收取商標使用費。僅增值稅一項,以上業務就有不同稅率。
3
業務環節 稅務規劃
一、采購環節
思路:
- 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小規模作為采購主體;
- 在稅收洼地設立采購主體。
政策依據:
1、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8號
從2021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個體戶個人的應納稅所得額在100萬以下,減半征收。
2、財政部 總局公告2021年8號、2022年第13號
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以下,稅負2.5%(截止2022年12月31日),100萬-300萬之間稅負5%(截止2024年12月31日)
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
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22年15號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2年6號
2022年4月1日起,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500萬以下)3%稅率的收入免稅(含預繳),5%稅率的收入享受月15萬以下免稅。
4、增值稅省級留成50%、企業所得稅省級留成40%、企業所得稅是否可以核定征收(要看當地政策)。
二、銷售環節
思路:
1、兼營銷售分開核算,如拆分裝卸和物流,軟件開發和銷售;
2、將實物促銷、實物折扣變為價格折扣;
例如,某公司計劃在年底開展一次“買一贈一”的促銷活動,原計劃提供促銷商品正常銷售額2000萬元,實際收取銷售額1000萬。公司無償贈與價值1000萬的商品,需要視同銷售,增加增值稅銷項稅額1000*13%=130萬;如果公司能將促銷活動改成5折促銷或采用“加量不加價”的方式組合銷售即花一件商品的錢買兩件商品,就可以減少增值稅130萬。
政策依據:
-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三條規定: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項目,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項目;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從高適用稅率。
-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件產品,按 13%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
三、其他業務環節,同一控制下的固定資產(廠房、設備等)租賃;資產重組等。
4
行業地方 稅務規劃
思路:
選擇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和地區進行投資,以取得相應的稅收優惠。這些政策包括不限于:農產品、軟件企業兩免三減半、研發加計扣除、西部大開發、海南自貿區等。
政策依據:
- 財稅【2011】100號--關于軟件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
- 【2020】第45號-關于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
-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13號)規定:“制造業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
-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20]32號 )
- 海南自由貿易港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高端緊缺人才清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瓊府〔2020〕41號)
- 關于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瓊財稅[2020]1019號 )
另外還可以利用公益性捐贈扣除稅收政策
政策依據: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例如,某公司當年利潤總額4000萬,預計第二年利潤總額5000萬。準備對外捐贈1000萬,有以下三個方案可供選擇,你怎么選?
方案一、直接向受贈對象進行捐贈;
方案二、通過政府部門捐贈;
方案三、分兩年進行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