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縣,又名葉柏壽。
縣政府駐地為葉柏壽街道。1938年以前,今萬壽老街稱葉柏壽,今葉柏壽街道為牛錄河鎮(zhèn)。1938、1939年間,原葉柏壽鎮(zhèn)改稱萬壽鎮(zhèn)、牛錄河鎮(zhèn)改稱葉柏壽鎮(zhèn)。葉柏壽一名的來源,主流說法為蒙古語“伊和板升”和漢語“夜不收”。有研究者認(rèn)為,葉柏壽是者勒蔑十三代孫、烏梁海部葉布舒古英的滿語名字(葉布舒)。他曾率部駐牧此地。
清朝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1903年1月16日),熱河都統(tǒng)錫良上奏,擬設(shè)朝陽府,同時因承德府“平泉州、建昌縣地亦曠大”,“添設(shè)一縣”。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夏四月,設(shè)置建平縣,隸屬朝陽府。縣境為平泉州東北境的喀喇沁右旗舊牧地和建昌縣北境敖漢左、右、南三旗舊牧地。光緒三十年(1904年)正月之前,建平縣“地界劃分清楚”,已委派試用知縣鄭焯試辦縣務(wù),縣衙其他屬官業(yè)已委員試辦。
1914年,北洋政府設(shè)熱河特別區(qū),隸之。1928年,隸屬熱河省。1933年3月,日軍侵占后,建平縣隸屬朝陽六縣指揮署。1934年,六縣指揮署撤消,仍屬熱河省。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東北光復(fù)。建平縣屬中共政權(quán)熱中行政公署。10月,改屬中共政權(quán)熱遼行政公署。1947年7月,撤銷熱遼行政公署,屬熱河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的1955年7月,撤消熱河省,建平縣屬遼寧省錦州專區(qū)。1959年2月,劃歸遼寧省朝陽市。1964年3月,屬朝陽專區(qū)。1970年,屬朝陽地區(qū)。1984年9月,屬朝陽市。
建平縣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17個鎮(zhèn)、6個鄉(xiāng)、1個民族鄉(xiāng):
葉柏壽街道、?紅山街道、?鐵南街道、?萬壽街道、?朱碌科鎮(zhèn)、?建平鎮(zhèn)、?黑水鎮(zhèn)、?喀喇沁鎮(zhèn)、?北二十家子鎮(zhèn)、?沙海鎮(zhèn)、?哈拉道口鎮(zhèn)、?榆樹林子鎮(zhèn)、?老官地鎮(zhèn)、?深井鎮(zhèn)、?奎德素鎮(zhèn)、?小塘鎮(zhèn)、?馬場鎮(zhèn)、?昌隆鎮(zhèn)、?張家營子鎮(zhèn)、?青峰山鎮(zhèn)、?太平莊鎮(zhèn)、?青松嶺鄉(xiāng)、?楊樹嶺鄉(xiāng)、?羅福溝鄉(xiāng)、?燒鍋營子鄉(xiāng)、?白山鄉(xiāng)、?三家蒙古族鄉(xiāng)、?義成功鄉(xiāng)、?八家國營農(nóng)場和熱水國營畜牧農(nóng)場。
根據(jù)第七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建平縣常住人口為455826人。
建平縣的農(nóng)業(yè)資源非常豐富,“建平蕎麥”(中國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是其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之一。建平紅小豆、建平小米、建平苦參也都是中國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
在建平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cái)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