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在漢魏隋唐時,香坊區屬少數民族游牧區,無行政建置。金朝時,歸上京會寧府會寧縣管轄。元朝香坊區是聯系東北地區的交通要道,有3條驛道,12處驛站,歸開元路萬戶府管轄。明朝設有衛管理行政,香坊區隸屬阿失衛。清朝時期,阿勒楚喀副都統協領衙門管轄香坊地區。嘉慶19年(1814年),現在的香坊城區已有田家燒鍋、廂房(香坊)、駱斗屯等村落。之后賓州府成立,現幸福鄉、成高子鎮劃歸賓州府的賓明、賓臻和賓休區管轄。
1909年,設置阿城縣,現在的新香坊地區以北、興隆溝以東及整個成高子鎮、向陽鄉等村屯歸其管理,田家燒鍋以南歸雙城府管轄。中東鐵路局辟西香坊一帶為自治地,被稱為舊哈爾濱。宣統三年(1911年),雙城府將東北一隅61個村屯劃歸賓州廳,田家燒鍋也隨之劃歸賓州廳。1913年,賓州廳分防同知撤消,改為濱江縣。香坊區以現紅旗大街(舊稱一面街)為界,東部是田家燒鍋、上號,歸濱江縣鄉一區管轄;西部為中東鐵路局第四警察署管理。
1923年,國民政府成立東省特別行政長官公署,由警察署管理地方行政。在現香坊大街公安局舊址設立東省特別區第一區第四警察署。其管轄范圍除現香坊區(包括前動力區)外,還包括平房和馬家溝地區。1924年,國民政府實施保甲制度,當時香坊設有22保522甲。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東北淪陷,1932年,滿洲國建立,并控制了東北三省。
1933年6月21日,滿洲國當局將哈爾濱"四市"(濱江、東省、哈爾濱、松浦市)合一,成立哈爾濱特別市。為便于統治將哈爾濱劃為4個辦事處。香坊區屬于第二辦事處。第二辦事處(包括前動力區和平房區)所轄面積320平方公里,占整個城市的三分之一,管轄73個村屯。興隆溝、灰菜溝、張家油坊、曹家窩堡、汲家店、劉春溝、三門楊家、長發屯、瓦盆窯、大嘎哈、莫力街、靠河寨、懷家窩堡。萬家窩堡、胡蘆頭溝、萬德號、信義村等20多個村屯從阿城劃歸香坊。香坊區的范圍達到成高子和平水庫(友誼水庫)、張家灣、興隆溝以及萬家窩堡以東地區。 1938年7月1日,滿洲國當局(哈爾濱市公署)公布了市區條例,廢除了“保甲制度”,實行區制。哈爾濱被劃分為10個區,區下設分區,分區下設牌,各區設事務所。根據《條例》規定,現在的香坊地區由第二辦事處改稱香坊區。下設平房、朝陽、大嘎哈、柳樹林4個農村分區,在城區設升永街、六順街、油坊街、通天街4個分區。
1946年5月3日,哈爾濱人民政府成立。7月,市委派政委莊啟東(區委書記)和隊長曾楊清(區長)到香坊開展“剿匪”,進行土改,建立政權以支援解放戰爭。莊啟東、曾楊清帶隊到柳樹林分區試點,然后組建了大嘎哈、平房、柳樹林、朝陽4個分區,1948年開始試建行政村。
1953年,哈爾濱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人民政府代管)。11月23日,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決定調整區劃,將城市區與農村區分開,設7個城市區和5個郊區。市委決定從香坊劃出7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組成平房區。
1958年8月20日,香坊區開始試辦“城市人民公社”。9月27日,成立了香坊和機電兩個城市人民公社。香坊區在1959年1月1日被撤銷,將黎明鄉、朝陽鄉和哈平、通鄉、和平、前進、安樂街5個街道辦事處及駐區單位56個、6萬人移交機電公社管轄。2個公社分家后,新香坊、孫家2個鄉和安埠、通天、油坊、中山、六順、香坊大街6個街道辦事處歸香坊公社管轄,公社轄60個自然屯,88個駐區單位,12萬人口。 1959年5月3日,為了體現“人民公社”的“政社、政企合一”,公社決定,撤消街道辦事處建置,建立膠合板、橡膠、建成、螺釘、軋鋼、電碳、木材、六順、啤酒、軸承、和平11個管理區。管理區領導街道委員會和駐區單位,以國營工廠為核心,組織和領導工廠企業、街道生產和群眾生活。由于發現了許多問題如黨政不分、政企職責不清,1960年8月5日公社黨委27次常委(擴大)會議決定撤消管理區,建立中山、軸承、香濱、軋鋼、通天、木材、電碳7個城市分社,1961年9月,將木材、電碳分社合并成立鐵東分社。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后,“造反派”奪權,組織混亂。1967年3月24日,香坊區“革命委員會”成立。1969年,經市革委批準,將6個城市分社劃為3個人民公社,其中香濱、軋鋼分社合并為紅巖人民公社;通天、鐵東分社合并為文革人民公社。1971年,成立新立公社。1972年1月2日,恢復原建置。
1978年12月28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區委調整了城市和農村管理體制。1979年10月3日,和平公社2000戶城鎮居民1.2萬人組成12個居民委員會,成立成高子街道辦事處;幸福公社3000戶城鎮居民1.4萬人組成14個居民委員會,成立新香坊街道辦事處。
1979年11月28日,6個城市公社改為街道辦事處建制:中山公社改為六順街道辦事處;紅巖公社改為安埠街道辦事處;文革公社改為通天街道辦事處;新化公社改為鐵東辦事處;新立公社改為紅旗大街街道辦事處。1980年1月11日,哈爾濱市革命委員會改為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太平、平房7個區。
1983年3月7日,香坊區取消農村公社和大、小隊,建立和平、幸福、向陽3個鄉政府、3個鄉經濟管理委員會,管轄43個行政村民委員會、197個村民小組。1985年3月7日,撤消和平鄉和成高子街道辦事處,成立成高子鎮。1986年4月29日,哈政發[1986]6號文件將向陽鄉所轄的黃河、曲坊、魏家油坊、弓箭鋪、紅光、紅鮮6個村歸成高子鎮管轄。
2006年8月15日,經中國國務院批準,哈爾濱市的香坊區與動力區合并,組成新的香坊區。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香坊區常住人口為1120185人。
香坊區下轄20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
香坊大街街道、?安埠街道、?通天街道、?新香坊街道、?鐵東街道、?新成街道、?紅旗街道、?六順街道、?建筑街道、?哈平路街道、?安樂街道、?健康路街道、?大慶路街道、?進鄉街道、?通鄉街道、?和平路街道、?民生路街道、?文政街道、?王兆街道、?黎明街道、?成高子鎮、?幸福鎮、?朝陽鎮、?向陽鎮、?香坊實驗農場和香坊區農墾。
香坊區內有哈電集團、軸承集團、哈量等大型企業。轄區內有東北農大、703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工業的主要門類有汽配、食品加工、玻璃等,農業主產蔬菜。
香坊區總播種面積2985公頃(29.85平方千米),總產量120467噸。其中秋菜占主要,播種面積1813公頃(18.13平方千米),收獲80893噸。
香坊站,位于哈爾濱市香坊區,是濱綏鐵路沿線車站。隸屬哈爾濱鐵路局,是客運、貨運兼備的一等站。2010年旅客發送量達38萬人。
香坊區位于哈爾濱市東南部,面積344.5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面積95.35平方公里,轄20街道辦事處、4鎮。香坊區處于寒溫帶,屬于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其特點為四季分明。香坊區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年平均氣溫3.5攝氏度。
在香坊區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