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土家語北部方言:Youvyanr bifzivkar befkar zifzifxanf)是重慶市下轄的一個民族自治縣,亦是重慶最不發達的縣之一,位于重慶市東南部山區,與湖南、湖北、貴州毗鄰。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19個鎮、18個鄉:
桃花源街道、?鐘多街道、?龍潭鎮、?麻旺鎮、?酉酬鎮、?大溪鎮、?興隆鎮、?黑水鎮、?丁市鎮、?龔灘鎮、?李溪鎮、?泔溪鎮、?酉水河鎮、?蒼嶺鎮、?小河鎮、?板溪鎮、?涂市鎮、?銅鼓鎮、?五福鎮、?萬木鎮、?南腰界鎮、?可大鄉、?偏柏鄉、?木葉鄉、?毛壩鄉、?花田鄉、?后坪鄉、?天館鄉、?宜居鄉、?兩罾鄉、?板橋鄉、?官清鄉、?車田鄉、?腴地鄉、?清泉鄉、?廟溪鄉、?浪坪鄉、?雙泉鄉和楠木鄉。
酉陽縣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西界為烏江。最高峰為龍頭山,海拔1697米。銅鼓鎮一帶有丹霞地貌景觀。
酉陽縣屬于副熱帶季風氣候,冬季陰涼干燥,時有低溫雨雪天氣。夏季悶熱潮濕,但高溫酷熱天氣少見(7、8月份平均高溫僅約30℃)。春季和秋季溫暖舒適。1月最冷,平均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8.4℃(1951年1月13日)。7月最熱,平均氣溫25.1℃,極端最高氣溫38.1℃(1952年6月14日)。年平均氣溫14.9℃。降水較豐富,年均降水量約1332毫米。日照較少,年均日照時數只有1077小時左右。
根據酉陽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11月1日0時,全縣常住人口為607338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78058人相比,增加29280人,增長5.07%,年平均增長率為0.50%。
全縣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4307人,占7.3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563031人,占92.70%。其中:土家族人口507349人,占83.54%;苗族人口54232人,占8.93%;其他少數民族1450人,占0.2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7201人,增長19.41%;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2079人,增長4.08%。其中:土家族人口增加37606人,增長8.01%;苗族人口減少16732人,下降23.58%。
2000年,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總人口80.06萬人,少數民族17個,79.04萬人,占總人口的91.86%。其中土家族69.3萬人,占總人口的80.54%,苗族9.74萬人,占總人口的11.31%。除此之外,尚有蒙古族17人,回族24人,壯族171人,彝族14人,藏族13人,布依族6人,滿族30人,侗族138人,瑤族2人,白族24人,哈尼族2人,黎族53人,仡佬族1人,羌族1人,水族3人,共計499人。(注:此次蒙古族、彝族、藏族、布依族、瑤族、哈尼族、仡佬族、羌族、水族人數未更新)
土家族、苗族有著獨特的民族習俗。隨著與漢族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各族人民之間互相通婚結好,經常往來,關系密切。在潛移默化中,各民族風俗習慣互相滲透、互相吸收,不斷改變著本民族的古風習俗。解放以后,在新思想、新教育、新風尚的影響下,各族人民已經大融合。但在邊遠地區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區仍保留著自己民族的傳統習俗。
擺手舞:土家族標志性文化形態,是土家族祭祀神靈、酬報先祖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可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基本動作有“單擺”、“雙擺”和“回旋擺”;其基本規律為:手腳同邊,下不過膝,上不過肩,身體下沉而微有顫抖;主要內容涉及神話傳說、人類起源、民族遷移、古代戰爭、生產勞作、飲食起居等方面。
酉陽青蒿:中國地理標志產品。
在酉陽自治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