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縣(藏語:????????????,威利轉寫:sde dge rdzong,藏語拼音:Dêgê Zo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面積11955.55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約7萬。
更慶鎮作為德格王國的首都時期成為了康區的宗教、文化中心,享譽中外的德格印經院即坐落此鎮,噶舉派主寺八邦寺也位于此縣,德格也是藏醫藥學體系中“南派藏醫藥”的主要發祥地。
“德格”這個名稱來自“四德十善”。十善指佛教的十善。德格家族第三十二代孫索郎仁欽曾受過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八思巴的賞識,并賜名“四德十格之大夫”。之后他們就把他們家族的名稱命名為“德格”,也將其統治地區也名為“德格”。
明朝正統十三年(1448年),德格家族第三十六代第一世土司博塔·扎西森根和香巴噶舉派高僧湯東杰布共同修建了湯甲經堂,并將政治中心遷往了今德格縣的更慶鎮,德格王國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在鼎盛時期有12,000戶到15,000戶人口,疆域面積達到約四萬五千平方公里。德格土司王國在十七至十八世紀積極對外擴張,控制了德格、鄧柯、石渠、 白玉、同普、貢覺、達日、稱多、甘孜和新龍等地區。
德格王國以它的金屬加工而知名,并且還是藏傳佛教利美運動發祥的重要中心。
明末清初,第六代德格土司嘎馬松執政期間開始修建更慶寺,一直到第八代土司根噶彭錯在位時才完全竣工。在清雍正年間,第十二代德格土司卻吉·登巴澤仁時期又在更慶寺主殿的西側興修了聞名于世的德格印經院,在第十五世德格土司時修建完畢,后代土司也不斷修繕和擴大,在18世紀末期,德格印經院的印版數量達到了20多萬塊。
川滇道務趙爾豐于1908年11月來到德格,并在翌年在此進行了改土歸流政策,廢除了當地土司制。1909年(宣統元年)在原土司統治區設立了府州縣等區劃。1913年后將德化州改名為德格縣,為此地建縣的起源。1918年第一次康藏糾紛后被藏軍攻占,重新恢復了土司制,改設“德西”;1932年(民國21年)第三次康藏糾紛后劉文輝的川軍控制此地,設立了德格縣政府,但同時也保留了當地的土司制,隸西康省。
除了德格家族之外,在德格縣境內還有另一個名為“林蔥”的家族,其誕生于6世紀以前,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共延續了89代。在11世紀達到鼎盛,主要控制地區為昌都、玉樹等黃河流域一帶,明末清初時趨于式微。
德格縣下轄10個鎮、13個鄉:
更慶鎮、?馬尼干戈鎮、?竹慶鎮、?阿須鎮、?錯阿鎮、?麥宿鎮、?打滾鎮、?龔埡鎮、?溫拖鎮、?中扎科鎮、?岳巴鄉、?八幫鄉、?白埡鄉、?汪布頂鄉、?柯洛洞鄉、?卡松渡鄉、?俄南鄉、?俄支鄉、?玉隆鄉、?上燃姑鄉、?年古鄉、?浪多鄉和亞丁鄉。
有 215國道、 317國道過境。
在德格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