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縣是中國四川省遂寧市所轄的一個縣,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東,面積1251平方公里,人口80萬人。
蓬溪面積1251平方公里,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東,地理坐標介于北緯30°22′17″-30°56′18″,東經(jīng)105°03′24″-105°59′48″之間。至西向東分別與南充市嘉陵區(qū)、射洪縣,船山區(qū)、大英縣、射洪縣,南充市西充縣、嘉陵區(qū),廣安市武勝縣,以及重慶市潼南縣接壤。
全縣地勢東北、西北低,由被向南呈波壯起伏,北部平均海拔為485米,最高點為任隆鎮(zhèn)白坡,頂峰海拔565.8米。南部平均海拔380米,最低點荷葉細壩,海拔251.3米。全縣平均海拔為400米左右。地貌以丘陵為主,丘陵面積約占全縣總面積的52.9%,溝谷面積占總面積的32%,平壩面積占13.5%,低山面積占1.5%。
主要山系有:高峰山系、北南觀山系、金山寺山系、牌坊嶺山系、白坡山系。
蓬溪有大小河流235條,總長904公里,主要有:涪江、蓬溪河、任隆河、馬桑溪、大石河。
建有赤城湖水庫、麻子灘水庫、沙壩子水庫、紅衛(wèi)水庫等中小型水庫。
蓬溪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日照1376.6小時,年平均輻射總量為90.673千卡/cm2,年平均氣溫17.2%。年降雨量908-933mm,無霜期長達238-300天。
蓬溪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區(qū),現(xiàn)存自然植被極少,廣泛分布的是人工栽培的農(nóng)作物植被和零星分布的人工針葉林與四旁林、竹,以及一些疏林、灌叢、石谷子荒坡,植物種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木本植物有61科、66屬110種,其中喬木96種,灌木24種,主要造林樹種有柏木、青岡、榿木、刺槐、馬桑,其中以柏木為主,約占全縣森林資源的94%。名木古樹約有200余株,主要為古榕樹、皂角樹、黃蓮木、古柏、羅漢松。
蓬溪縣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17個鎮(zhèn)、2個鄉(xiāng):
普安街道、?赤城鎮(zhèn)、?新會鎮(zhèn)、?文井鎮(zhèn)、?明月鎮(zhèn)、?常樂鎮(zhèn)、?天福鎮(zhèn)、?紅江鎮(zhèn)、?寶梵鎮(zhèn)、?大石鎮(zhèn)、?吉祥鎮(zhèn)、?鳴鳳鎮(zhèn)、?任隆鎮(zhèn)、?三鳳鎮(zhèn)、?蓬南鎮(zhèn)、?群利鎮(zhèn)、?金橋鎮(zhèn)、?槐花鎮(zhèn)、?荷葉鄉(xiāng)和高升鄉(xiāng)。
蓬溪有人口78萬,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69萬,占總人口的87.3%;城區(qū)人口12萬,縣城建成區(qū)面積13平方公里,2015年縣城規(guī)劃區(qū)面積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8萬。世居民族為漢族,有少量其他外來民族。
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主,有耕地面積39647公頃。與四川很多農(nóng)業(yè)縣一樣,農(nóng)民外出務工是本地農(nóng)村主要經(jīng)濟來源。工業(yè)其次,主要有絲綢、紡織、食品、電力、輕工、建材、機械;2005年實現(xiàn)國內生產(chǎn)總值27.22億元,與上年同比增長12.9%。
蓬溪歷史悠久,文化特色鮮明。2000年5月,中國文化部授予蓬溪縣“中國民間特色藝術之鄉(xiāng)(書法)”稱號。
蓬溪遭遇了明末清末以及文革的破壞,留下的遺跡很少。赤城以東10公里處的高峰山道觀,因其建設按先天八卦修建設計,被譽為“川北迷宮”,至今四季游人如織,香火鼎盛,為四川省第三大道觀,也是保存完整的道觀園林,千年古柏眾多,道家很多神秘的傳說和仙界故事都誕生于此。常樂寺建立于唐朝貞觀年間,為四川省重點文物古跡保護區(qū)。赤城以南5公里處的寶梵壁畫,是全國保存較為完善的古壁畫,出自明成化2年,頗似唐著名畫家吳道子之筆意神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被收入《中國繪畫史》等多種典籍。 此外,川中大樂等民間藝術也久負盛名,有中國民間特色藝術(書法)之鄉(xiāng)的美育。
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有達成鐵路、 成南高速公路、 318國道、省道鄰遂路、縣道蓬射路、金蓬路以及鄉(xiāng)級水泥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鷲峰寺塔、寶梵寺、蓬溪奎塔、高峰山古建筑群、慧嚴寺大殿、金仙寺大殿。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常樂寺、明月關廟、牛角溝起義紀念地。
蓬溪青花椒、溪芝鵝:中國地理標志產(chǎn)品。
在蓬溪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