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財政部發布2023年財政收支情況,其中,1-4月證券交易印花稅339億元,同比下降52.7%。
上述證券交易印花稅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去年8月份推出的“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征收”政策影響,若剔除該因素,前4個月僅同比下滑5.31%;政策推行以來的8個月稅收減免合計高達672億元。
目前,有利于提升市場活躍度的政策仍在發揮作用,IPO收緊政策尚未發生重大變化;新的呵護市場政策也在頻頻發出,如新“國九條”等。今年以來日均成交8942.85億元,高于去年成交狀況,去年日均成交額為8744.1億元。
8個月免征印花稅672億元
去除去年9月實施的“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征收”因素來看,今年前4個月證券交易印花稅僅同比下滑5.31%,2023年前4月證券交易印花稅為716億元。
就證券交易印花稅額的變化趨勢來看,4月份證券交易印花稅為83億元,環比下滑21.7%;該月度稅額與去年減半征收以來的均值相差不大,這8個月的月度均額為84億元。
剔除政策影響后,4月證券交易印花稅同比降幅同樣為21.7%,降速有所擴大,3月份稅額同比下滑4.5%,1-2月份的稅額同比增6.38%。
結合財政部此前披露數據,自去年9月減半征收證券交易印花稅以來,這8個月證券印花稅征收總額為672億元,按照“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征收”政策計算,意味著投資者免于繳納印花稅金額為672億元。
日均成交8942億,活躍度提升
包括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征收政策等在內,一定程度活躍了市場,并仍在持續發揮作用。
東財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5月20日,年內滬深兩市成交總額為79.59萬億,日均成交8942.85億元,該均值超過2023年全年的日均成交額,去年日均成交8744.1億元。
目前來看,對市場有直接影響的IPO收緊政策,并未發生較大變化。
上交所企業上市服務信息顯示,滬深北三家交易所本期(5月13日至19日)無新增申報企業,滬深北三家交易所今年新增申報企業仍為2家,且均為北交所;各板塊在審企業共526家,較上周統計時減少13家;已公布終止審查企業157家,較上周統計時增加12家,該終審數量是去年同期的1.6倍,去年同期終止數量為98家;今年以來,上市企業37家,融資合計270.66億元。周環比來看,上周無新增企業完成上市。
證監會發行司司長嚴伯進在1月12日證監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近年來,證監會和交易所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嚴把新股發行上市關口,優化新上市企業結構,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科學合理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市場活躍度起到更大作用的是,時隔近10年,中國資本市場第三個“國九條”的發布。
4月1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次是強化投資者保護、市場公平,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的背景下提出的。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策略首席分析師楊超一致認為,國務院4月12日發布的《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是資本市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其內容具備原則性,短期內能夠起到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未來發展的預期的作用,市場的真正企穩與反彈仍需觀察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及成效。
賣方:萌芽的樂觀情緒繼續積累
中信證券指出,隨著4月經濟數據披露,基本面底部已明確,地產政策多線齊發托底地產鏈,提振下半年經濟預期,進一步推升市場風險偏好,萌芽的樂觀情緒繼續積累,A股市場有望延續穩步上行態勢,建議繼續圍繞績優成長、低波紅利和活躍主題三條主線布局,減少輪動交易博弈,短期重點關注三條主線中與地產鏈有交集的品種。
招商證券在研報中提到,今年以來,行業和主線輪動的速度明顯加快,行業和主線超額收益的幅度明顯收窄。與當前缺乏高景氣方向,政策力度加大和效率提高,投資者情緒和風險偏好,存量博弈的資金環境有關。但是在行業主線輪動背后有一條暗線超額收益在穩定提升,高ROE高FCF龍頭能成為當下在經濟盈利穩定,企業自由現金流加速改善,資產荒加劇背景下穩定占優的風格策略。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戰略上對A股仍可持樂觀態度,戰術上短期不宜過于激進,以穩為主,交易上可持見好就收的心態。結構上繼續關注出口訂單改善和出海增量效應,如工程機械、龍頭家電等。逢低關注紅利、有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