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4月1日)起,注冊登記在上海自貿區及臨港新片區的企業,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將免征印花稅;這是我國針對離岸業務發布實施的第一條稅收優惠政策。這一試點探索,不僅能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更將提升自貿區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競爭力,也意味著我國對離岸稅制的探索和實踐邁出關鍵一步。
和無數個周一早晨一樣,財務快速完成一份離岸采購合同的制定:通過香港的貿易公司,購進了3萬2千噸的棕櫚油,總金額2394萬美金。按照合同金額萬分之三計算,隨著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這個合同可以免去7182美元印花稅,約合人民幣5萬余元。
而離岸轉手買賣,通常都要書立采購、銷售兩份合同,在這筆交易中,上海的貿易主體,還要把棕櫚油銷售給新加坡一家企業,兩份買賣合同就是雙倍的印花稅。
對于兩頭在外、貨物始終不進境,結算卻在境內展開的離岸貿易,上海探索由來已久。自貿區開發“離岸通”信息平臺,整合全球海運、通關等數據,來輔助銀行開展貿易真實性評估,不斷化解離岸貿易的堵點。
這次突破,也將進一步增強上海的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目前,自貿區內多家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類企業,已明確將離岸業務結算中心,轉至上海。
統計顯示,去年,上海開展離岸轉手買賣的企業有759家,收付總額超561億美元,其中,90%的業務在浦東。接下來,上海將做好先行先試,力爭早日復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