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您好,風險偏好體系是圍繞風險偏好,建設一套完善的配套機制(即風險偏好體系)確保董事會的意志貫徹到具體的業務層面。風險偏好體系包含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與風險限額。
一、風險偏好體系構成要素
(一)自上而下的層次化結構。在風險偏好之下建立包含風險容忍度和風險限額的三層級結構,這是風險偏好體系的龍骨和神經中樞,其中:風險偏好是風險偏好體系中的最高層級;風險容忍度和風險限額則是風險偏好在公司根據不同風險類別、業務單位、產品類型,甚至于到地域和渠道等特征的進一步細化落地。
(二)關鍵風險指標。關鍵風險指標體系是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和風險限額在日常經營行為中的進一步延伸,是覆蓋公司經營各個方面的神經元。一旦關鍵風險指標出現紅色預警,就預示著公司的風險限額、風險容忍度乃至風險偏好有可能會被突破,需要公司盡快采取避險減損的應對措施。
(三)風險偏好傳導機制。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風險限額和關鍵風險指標之間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根據“償二代”要求,保險公司需要運用量化工具建立上述四者自上而下的傳導機制,確保這幾個層級之間實現鉤稽。風險偏好傳導機制是聯絡風險偏好中樞(三層級結構)和各個神經元(關鍵風險指標)的經脈,是確保高層戰略落實到具體經營活動中的關鍵。把數學模型的輸出結果,與管理決策之間建立富有意義的橋梁。
(四)偏好的管理和維護機制。要充分發揮風險偏好體系的作用,需要將其有機嵌入公司經營管理流程中,并建立配套的組織架構和制度,從而推動風險導向的業務管理。這是一種平衡風險與收益理性的思維框架和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