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脹是什么意思?它會給經濟帶來什么影響?
滯脹是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失業及通貨膨脹(inflation)同時持續高漲的經濟現象。一般來說,這意味著價格在上漲,但經濟卻停滯不前。這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
一、滯脹經濟影響
1、對短期的影響
滯脹的物價持續上漲現象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產量下降會導致企業提供的勞務和物品減少,從而導致失業率上升,企業甚至會面臨破產倒閉,整個經濟呈現衰退的趨勢。高通脹率影響財富分配并扭曲價格,高失業率使國民收入下降。
2、對長期的影響
在長期中,物品與勞務的產量在一段時期內仍處于較低的水平,但是,隨著工資、價格和感覺根據較高的生產成本進行調整,最終衰退會自行消失。例如,低產量和低就業會加大使工人的工資下降的壓力,較低的工資又增加了供給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短期總供給曲線移回到原來的位置時,物價水平下降,產量接近于其自然率,經濟回到總需求曲線與長期總供給曲線相交的位置,這一過程也就是經濟的自我糾正。
二、滯脹的形式可以簡單分為:干預型滯脹、輸入型滯脹和綜合型滯脹。
1、干預型滯脹,主要是國家為了擺脫傳統型經濟危機,而采取干預政策,大量發行貨幣,在經過一段發展后,經濟再次走入低迷,同時伴隨通貨膨脹的現象。大蕭條前,經濟危機中,"滯"和"脹"是互相排斥的,二者并沒有在周期的某一階段里同時并存。大蕭條后,情況發生了變化,有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曾先后出現了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并存的現象。如:美國在1957~1958年的經濟危機中,工業生產下降了13.5%,而消費物價卻上漲了4.2%。
2、輸入型滯脹,主要是因為進口原材料大幅度漲價,特別是石油、鋼鐵等生產資料的漲價,引起的制成品和生活必須快速漲價,使得收益預期下降,投資減少,引發滯脹危機。如:1973~1975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其發生危機"滯脹"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大幅漲價引起的。
3、綜合型滯脹,則是前二者滯脹原因的結合體,是二者危機因素的疊加。滯脹危害性更大,更加難以擺脫和克服,所經歷的時間更長,影響更大,破壞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