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水市(老傈僳文:???-??? ???)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屬的一個縣級市。
因怒江別稱瀘水,縱貫全境而得名。怒江亦名瀘水,縣在江之西,故名。
瀘水縣是六庫、大興地(老窩)、魯掌、卯照、登埂五土司署統治地區。據明正統九年(1444年)的《段福墓志銘》記載,段家祖籍在云南省大理府周城村,從明朝洪武年間開始世代任老窩(云南怒江州瀘水縣六庫鎮老六庫村)土知州,即一直是瀘水六土司(六庫、老窩、魯掌、登埂、卯照、練地)的首領。
片馬事件后,1911年云貴總督李經羲派遣李根源入怒江調查,作進軍部署。1912年上半年,在辛亥革命的有利形勢下,派遣殖邊隊分三路開辟和進駐菖蒲桶(現貢山)、上帕(現福貢)、知子羅(現碧江),鞏固了怒江邊防。1912年,云南陸軍第二師師長李根源赴片馬等地勘查,電告蔡鍔,請改六庫等(怒江西)五土司地為瀘水行政委員區,并推薦段浩暫為統領。李還贈段浩“捍衛邊徼”的匾額。仍保留土司制度,隸屬騰越道。因怒江別稱瀘水,縱貫全境而得名。民國7年,段浩被選為云南省參議會怒江七土司特派代表,并任瀘水勸學所長、建設局長等職。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瀘水設治局,1951年2月,改瀘水縣。1954年改屬怒江傈僳族自治區(1957年改稱自治州)。1954年將原屬保山縣上江區的蠻英、丙貢、官壩、敕茂4個鄉分劃歸瀘水縣。1968年將直屬麗江專區的片古崗特區劃歸瀘水。1978年將云龍縣老窩公社劃歸瀘水。1986年底原碧江縣制撤銷,古登、洛本卓2區劃歸瀘水。2016年6月16日,民政部批復同意撤銷瀘水縣,設立縣級瀘水市;12月16日,舉行撤縣設市授牌授印儀式;12月20日,撤縣設市慶祝大會與2016怒江傈僳“闊時”文化旅游節一并舉行。
瀘水市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
大練地街道、?六庫街道、?魯掌鎮、?片馬鎮、?上江鎮、?老窩鎮、?大興地鎮、?稱桿鄉、?古登鄉和洛本卓白族鄉。
2022年,瀘水市生產總值達94.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29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34.97億元,增長9.0%;第三產業增加值46.38億元,增長2.8%。三次產業結構為14∶37∶49。人均生產總值46,505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1,913元、9,515元。職工年平均工資128,672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95億元,人均1,449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60億元,人均18,479元。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瀘水市總人口(常住人口)共有203,977人,城鎮人口148,759人(占72.93%),鄉村人口55,218人(占27.07%)。共有男性107,554人、女性96,423人,性別比為111.54。0—14歲人口共42,640人(占20.90%),15—59歲人口共136,459人(占66.90%),60歲及以上人口共24,878人(占12.2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共16,928人(占8.30%)。大學專科學歷及以上人口有23,111人,15歲以上的文盲有20,838人,占15歲以上人口的12.92%。
在瀘水市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