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勻市位于中國貴州省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
都勻,貴州南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都勻歷史悠久,春秋時期屬于牂牁古國;戰國及秦、漢時期,分別屬夜郎古國所轄的且蘭國和毋斂國;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牂牁郡,都勻屬之;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設置應州(羈縻州),都勻屬之。
都勻原名都云,因城東一公里處有一個仙氣氤氳的都云洞而得名。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平羌將軍何福鎮壓都云苗民起義后,上奏朝廷,認為“云之為物,變化莫測”,應改為“勻”,取“均勻”之意,皇帝批準,改為都勻。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設置都勻衛視;弘治七年(1494年)改設都勻府。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都云設置軍民長官司;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都云分別設置長官司、安撫司以及都勻衛視;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改設都勻府;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都勻衛視為都勻縣,隸屬都勻府。民國三年(1914年)改都勻府為都勻縣;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都勻直屬貴州省長公署。
1956年建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成為黔南州首府;1958年改設都勻市(縣級市)。
都勻境內北部多山地,中南部有狹長的河谷盆地,屬于喀斯特地貌,頗多暗河洞穴。都勻城區位于劍江之畔,城市沿河展開,有文峰塔、百子橋等景點。市區西北的斗篷山,是苗嶺中段的一座山峰,山上有大片原始森林。
都勻市下轄5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1個民族鄉:
廣惠街道、?文峰街道、?小圍寨街道、?沙包堡街道、?綠茵湖街道、?墨沖鎮、?平浪鎮、?毛尖鎮、?勻東鎮和歸蘭水族鄉。
都勻的工業以化工、電子、紡織為主。農業則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為主。
都勻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團山、黃河一帶盛產都勻毛尖,一說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全國評獎)。明代久為貢品,民國四年(1915)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都勻過境公路有: 210國道、 321國道、 356國道、貴新高速公路
都勻人講一種明顯有別于貴州其它地區方言和普通話的都勻話,這種方言的產生是當地各民族長期相處融合的結果。
都勻人主要信奉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斗篷山
在都勻市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