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的市轄區,位于長江、漢水交匯處,是武漢三鎮中漢口的一部分。
明朝漢水改道,形成漢口。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為了使漢正街地區的街市、商店、居民不受水淹,當時漢陽通判袁焻在硚口修筑長堤,堤外因取土挖成玉帶河。在河與漢江相連處的河口,修建了一座石橋,因而此地被稱之為“硚口”。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漢口又修城垣,城外護城河也連漢江,河口修橋的地帶也取名“硚口”,為區別便分別稱為“大硚口”、“小硚口”。后漢口城垣拆除,玉帶河、護城河淤塞,石橋也廢毀不存,但“硚口”地名仍沿用至今。
坊間有一些說法認為保壽橋上刻著的“硚”字是硚口的區名來源,但大小硚口的地名早在清光緒年間便已經形成,在玉帶門(今硚口路一帶)而不在保壽橋所在的漢正街道一帶,見左圖。
解放前漢口市無硚口行政建置。1950年11月,武漢市第二區人民政府成立,管理硚口片區。1952年6月,武漢市第二區改稱硚口區,轄街道20個。期間區人民政府曾改稱區人民委員會、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2月恢復原名。
硚口區現下轄11個街道辦事處,共有12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個村民委員會:
古田街道、?韓家墩街道、?宗關街道、?漢水橋街道、?寶豐街道、?榮華街道、?漢中街道、?漢正街道、?六角亭街道、?長豐街道和易家街道。
武漢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硚口常住人口為666661人,男性人口占比50.52%,女性人口占比49.48%,年齡結構中0-14歲占比11.76%,15-59歲占比66.62%,60歲以上占比21.62%,65歲以上占比14.07%。
2016年,硚口區戶籍總人口524620人,其中農業人口593人,非農業人口524027人,共有漢、回、滿、土家等27個民族。
硚口區誕生、培養了許多世界冠軍,包括:
2016年,硚口區地區生產總值599.3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7.3%,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40.66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458.70億元,增長6.8%。(無第一產業)全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9.57億元,下降41.5%,完成外貿出口創匯總額34658萬美元,下降24.56%,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01.77億元,增長15.09%。
2016年,硚口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652元,增長8.91%。全年新增就業人數4.68萬人次,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167人。
至2016年,硚口區內有三環線、漢西路二環線、沿河大道、解放大道等快速路1條、主干道18條、次干道22條、支路68條。
武漢地鐵1號線、3號線、6號線穿過硚口。硚口區共有漢江公路橋5座(晴川橋、江漢橋、月湖橋、知音橋、古田橋)、鐵路橋1座。
在硚口區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