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開封市下轄的一個縣,入選全國水利百強縣。
縣境在春秋時期為鄭國大夫尉氏之邑,因而得名。戰國時期屬魏國之地。秦朝始置尉氏縣,屬潁川郡管轄。西漢時期,改屬兗州刺史部陳留郡,東漢因襲前制。三國時由曹魏據有,縣屬兗州陳留國。西晉時復屬陳留郡。五胡十六國時期,先后為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政權據有。北魏興安初年并入苑陵縣,太安三年(457年)恢復該縣建制,屬陳留郡。東魏天平元年(534年)改屬開封郡。北齊撤銷該縣建制。隋朝開皇六年(586年)恢復尉氏縣建制,屬潁川郡。唐初屬洧州,貞觀元年(627年)洧州廢,尉氏縣改屬汴州。北宋時期,屬京畿路開封府管轄。金朝時仍屬開封府。元朝時屬汴梁路。在明清兩朝,均以尉氏縣屬開封府管轄。
中華民國時期,尉氏縣于1914年劃歸開封道管轄,1932年歸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尉氏縣最初屬陳留專區管轄,1952年6月改屬鄭州專區管轄,1955年1月屬開封專區管轄,1969年屬開封地區管轄。1983年9月開封地區撤銷,尉氏縣屬地級開封市管轄至今。
2022年3月,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原屬尉氏縣管轄的崗李鄉、大馬鄉劃歸新鄭市管轄。同年7月1日,該兩鄉連同大營鎮、洧川鎮一同委托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理,惟大營、洧川二鎮行政歸屬仍為尉氏縣。
尉氏縣地處豫東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59.8~133米。縣境東部屬黃泛區平原,西部崗嶺起伏,多為南北條形走向。縣境屬淮河流域,賈魯河境內流長44公里,雙洎河境內流長32公里,康溝河境內流長27公里。
尉氏縣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5個鄉:
兩湖街道、?洧川鎮、?朱曲鎮、?蔡莊鎮、?永興鎮、?張市鎮、?十八里鎮、?水坡鎮、?大營鎮、?莊頭鎮、?邢莊鄉、?門樓任鄉、?大橋鄉、?南曹鄉和小陳鄉。
尉氏縣2022年生產總值為人民幣471.6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60,352元,在河南省各縣級行政區(不含市轄區)中分別排第18位和第30位。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生產總值分別為65.03億元、237.96億元和168.70億元。
尉氏縣毗鄰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比亞迪鄭州工廠為主體的鄭州航空港汽車城即位于與尉氏相鄰的區域。同時,縣域50公里半徑內還集聚了上汽、宇通、奇瑞、鄭州日產等汽車生產企業。因此,尉氏縣以汽車零部件為主打產業,規劃建設了占地約15平方公里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園。自2023年以來,尉氏縣先后對接了比亞迪、上汽等車企的上下游企業100多家,簽約項目64個,總投資390億元。
尉氏縣有 京武高速、 蘭許高速、 商登高速三條高速公路過境,同時有 230國道、 240國道、 343國道、 102省道等多條國道省道干線。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距尉氏縣城約15公里。
尉氏縣境內曾有河南省地方窄軌鐵路朝杞線經過,該鐵路曾以煤炭貨運為主,現已廢棄。目前距尉氏縣最近的客運鐵路車站為鄭州航空港站,距縣城約10公里。
尉氏縣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分別為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的尉氏興國寺塔和辛亥革命女志士劉青霞的故居。另有紫銅鐘、洧川城隍廟等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7處。
歷史上著名的尉氏人有:戰國時期秦國的國尉尉繚;東漢文學家蔡邕和其女蔡文姬(有爭議,一說在杞縣);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賢中的阮籍、阮咸;豫劇表演藝術家唐喜成、牛得草等。另外,辛亥革命女志士劉青霞18歲時嫁與尉氏的豪門劉耀德,其故居在今縣城中心。
在尉氏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