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是中國河南省鄭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鄭州市西南,嵩山南麓,雙洎河上游,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
新密市為中國較具競爭力的縣市,2020年,新密市GDP總量706.29億元,人均GDP為85,430元。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縣域實力在全國縣(市)中分別位居第62位、66位、69位。
新密原稱密縣,因境西南有密岵山而得名。《爾雅》云:“山如堂者曰密。”《名勝志》載:“密,山名,亦國名也”。
周代初,新密是周王室貴族的封地密國和鄶國。密國都城在今天的大隗鎮,鄶國都城在今天的曲梁古城寨村。兩國先后被周宣王和鄭武公所滅。后在大隗鎮置新密邑。秦朝時為潁川郡屬地。西漢劉邦二年(前205年)置密縣,屬河南郡。此后歷經東漢與曹魏等王朝,政區建制及隸屬不變。西晉泰始二年(266年),密縣劃歸滎陽郡。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后為后趙、前燕、前秦、東晉、后秦等政權據有。北魏初屬司州,后改屬北豫州滎陽郡。孝昌二年(526年),分密縣為武陵和曲梁兩縣。北周時屬滎州。隋大業初年廢該縣建制,大業十二年(616年)復置。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密州,轄零水和洧源二縣,次年廢密州,撤零水、洧源二縣,復置密縣,歸屬鄭州。龍朔二年(662年)改屬河南府。五代時期,先后為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據有。北宋初承唐制,崇寧四年(1105年)劃歸鄭州。宣和二年(1120年)還屬河南府。金時屬鄭州,元至正二年(1342年),密縣改稱密云縣,歸鈞州,屬汴梁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改為密縣,政區建制及隸屬不變。萬歷三年(1575年),劃歸開封府禹州。清承明制,仍屬開封府禹州。中華民國時期,1914年,密縣歸開封道管轄,1932年劃歸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密縣劃歸鄭州專區。1955年1月改屬開封專區,1958年12月劃歸鄭州市領導,1961年12月又交由開封專區。1983年9月起歸鄭州市管轄。1982年11月從密縣境內劃出98平方公里,設立新密區,由鄭州市直接管轄。1987年3月新密區撤銷,新密區轄區仍劃歸密縣管轄。1994年撤縣設市,撤銷密縣,設立縣級新密市。
新密治所在地曾有兩次較大的變化,隋大業十二年(616),因縣城大隗發生水災,縣城搬遷至古法橋堡城,即現在的老縣城。由于密縣老城座落在王溝煤田之上,因采礦需要,根據河南省革委會豫革生字(74)81號文件“關于密縣縣城搬遷問題的批復”,密縣革委會于1974年成立密縣新城籌建處,進行城區的規劃及建設。1979年,密縣縣城由老城遷至現青屏山下的新城。
根據(河南省)鄭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據顯示:新密市常住人口為826031人 ,男性425509人,女性400522人,年齡結構中0-14歲占比20.19%,15-59歲占比62.54%,60歲以上占比17.27%,65歲以上占比12.91%。
新密境內為嵩山東伸余脈綿亙地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三面群山環繞,中部丘谷相間,東部較平坦,屬淺山丘陵區。境內最高處為五指嶺,海拔1108.5米,最低處交流寨,海拔114米。山區、丘陵、平原分別占總面積的21.2%、57.3%、21.5%。境內河流大多數屬淮河流域,少量流入黃河。主要河流有洧水、綏水、溱水等34條。
新密市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1個鄉:
青屏街街道、?新華路街道、?西大街街道、?城關鎮、?米村鎮、?牛店鎮、?平陌鎮、?超化鎮、?茍堂鎮、?大隗鎮、?劉寨鎮、?白寨鎮、?岳村鎮、?來集鎮、?曲梁鎮、?袁莊鄉、?礦區辦事處、?尖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和鄭州曲梁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
新密市位列全國工業百強縣市榜單中。2020年GDP總量為706.2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23.61億元,第二產業366.80億元,第三產業315.87億元,人均GDP為85,430元。
新密市地處五岳之一的嵩山東麓,境內多丘陵。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和石灰石儲量均有50多億噸。全市有大小煤礦數百座,鄭州煤業公司的數座核心礦井也都位于新密。此外,新密市的主要產業還有耐火材料、服裝、裝備制造、造紙、電力能源、生物醫藥等。
新密特產有金銀花、大蒜等,亦是中國綿羊改良基地之一。
新密境內有 商登高速、 鄭少高速和 鄭欒高速三條高速公路過境。此外還有 234國道、 343國道、 228省道等國道及省道干線經過新密境內。規劃中的鄭州市域鐵路K2線將途經新密市,并在境內設站。
在新密市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