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縣地處江西省中部偏西,隸屬于吉安市,位于吉安市的西北部,西部為羅霄山脈,其主峰武功山位于其境內。
三國時吳國在寶鼎二年(267年)已處于末期。為了加強對贛中西部的管理,吳國將豫章郡所轄的宜春、新余,廬陵郡管轄的平都、永新,長沙郡管轄的安成,萍鄉6縣劃歸新設立的安成郡管轄,郡治平都縣,隸揚州管轄。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以后,晉武帝又對贛中西部的行政建置進行調整,將安成郡改隸荊州,劃出永新縣西部增設廣興縣,改安成縣為安復縣,意為安成、安平二縣合并,這可能就是安福縣名的由來初始。從此,安成郡轄7縣,版圖幾乎囊括了整個贛中西部。據有關志書記載:安成郡建置,歷時7朝322年,共有近100位太守在安成郡任過職。元康元年,太守朱居將郡城重新修建,郭門有闕,高數丈,郡城闊八里,置八門。當時郡城內八里,外四面八門這樣大的規模,贛中西部還沒有,為安福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從周初到春秋戰國時期,先后隸屬吳、楚、越三國。
安福縣由原安平、安成2縣合并而成,是古荊、揚二州境地,也是江西省十八個古縣之
安福縣是大革命時期贛西農民運動的發源地之一。
安福縣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吉安市的西北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14°-114°47′、北緯27°4′-27°36′之間。東鄰吉安縣,南靠永新縣,西和萍鄉市的蓮花縣、蘆溪縣交界,北與宜春市袁州區、新余市分宜縣接壤。縣城所在地平都鎮距省會南昌市278公里,距吉州區59公里。
安福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7℃。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8.9℃,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5.9℃。極端最高、最低氣溫分別為39.7℃和-8.3℃。年均降水量1553毫米,年均降水日166天。降水明顯集中在春季和初夏。年均日照時數1649小時,山區日照偏聽偏少。年無霜期279天,最長323天,最短247天。適宜農作物和林木生長。
安福水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地表水人均占有量達7152立方米,耕地畝均占有量達3960立方米,不僅高于全國平均值,也高于長江流域水平。地下水儲量為3億立方米/年,日平均產水量84.9萬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約8.89萬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的約3.9萬千瓦。全縣水域面積11.29萬畝,其中可養殖的水面為4.7萬畝。水質肥沃,營養物質多。 草山草坡面積114.87萬畝,有建立人工草場和發展草畜的良好條件。
縣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鎢、鐵、猛、砂金、石英、花岡巖、稀土、鉛、鋅、銀、瓷土、石灰石等。尤以鎢礦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全縣鎢砂的工業儲量達10.8萬噸。粉石英工業儲量達5000萬噸,純度高。鐵礦工業儲量約3億噸,主要有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
全縣共有散生成材樟樹11萬多株,其中400年以上的有8700多株,千年以上的有200多株,至今還活著3株漢樟。3株漢樟中最大的一棵在嚴田鎮邵家村。樹高28米,胸圍21.5米,要18人才能合抱。
安福縣下轄7個鎮、12個鄉:
平都鎮、?滸坑鎮、?洲湖鎮、?橫龍鎮、?洋溪鎮、?嚴田鎮、?楓田鎮、?竹江鄉、?瓜畬鄉、?錢山鄉、?赤谷鄉、?山莊鄉、?洋門鄉、?金田鄉、?彭坊鄉、?泰山鄉、?寮塘鄉、?甘洛鄉、?章莊鄉和安福縣工業園。
清光緒元年版《吉安府志》記載:“平都故城初在王水口,后徙今縣城南一百步”。(《史記·秦始皇記》稱 6 尺為步,《索隱》亦稱 6 尺為步,又稱王制 8尺為步。后定制5尺為步,360步為1里)《吉安府志》古跡篇)載:“安平縣城在縣東南王水口,漢時以地險徙之”。《安福叢錄》縣紀篇)載:“安平縣隸吳九江,治平都,今五十二都王江近有橋名平都,又地名城田”。舊《安福縣志》載:“王江水一名洋口,在治東新樂鄉”。
秦王贏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設置的安平縣,其縣治位于現今縣城東南瀘水河下游的竹江鄉洋口城田李家、矮屋(辛里)村一帶。由于年代久遠,歷經滄桑,該縣治多次經歷興衰變遷,現存遺跡已蕩然無存。目前,僅在辛里村發現了刻有“古平都”三字的石碑一塊以及“平都祠”的墻基腳一片。
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新設安成郡,同年平都縣治所移治今安福縣平都鎮,為安成郡治。平都故城自此被廢。
位于今縣城西40里的新茨,即瀘水河中游地段的嚴田鄉竹山下蘆背牛方丘、袁家、丁家、坳上、上嶺村一帶,其歷史可追溯至秦王贏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并在隆開皇九年(589年)被廢除,整個存在時期長達811年。清隆四十七年版《安福縣志》記載:“安成縣屬長沙國,今縣西有安成故城存,即漢安成侯張普所理也”。又云:“古縣城郭門雙闕,高四丈,即張普所造也”。
原安成縣城占地約1.5平方公里,上村(今上林場所在地)有上中下石拱橋3座、八角臺1座,現僅存中拱1座。城口原有十八場之稱(即18個自然村),中有卵石路1條。蘆背原名湯村,靠北有靈佑廟。袁家原建有富池寺,其北面是新茨山,兩地隔河相望。新茨山有慈云亭(已毀)。竹山下現存卵石路1條,通往嚴田、溪方向。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將安復縣并入平都縣改名為安成縣(二代)(治所即今江西安福縣)。安復故城自此被廢。
郡治平都位于今縣城南100步,始建于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晉初筑墻圍城,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朱居為安成大守,擴建城郭并增設八門,每門均建有高數丈的闕。這些古建筑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但遺跡已蕩然無存。
縣治平都鎮位于安成郡城舊址,歷史上一直是郡、州縣治所在地。晉永康年間開始建設,宋祥符年間環城重修十門。元至正十五年,紅巾軍據城,部分城門被毀。二十四年明軍下江西后,州境平定,重修城門。明洪武七年,縣城增修城圍和四門。嘉靖六年修四門城樓。清康熙三年開始增修,擴大到周圍城墻886丈5尺,寬1丈。乾隆九年縣城內有直街、橫街、中心大街等12條街道和鳳林橋江邊市街。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安福縣常住人口為329053人。
安福縣境內河流眾多,絕大部分村鎮是依水而建,渡船是河道兩岸居民溝通的主要方式,因此渡口眾多。近年來,由于橋梁增多,短途班車班次增加,多數渡口的客流量都逐漸減少。特別是2009年完工的寮塘鄉小江邊大橋,結束了這一地區百年以上的輪渡歷史。
安福距長沙黃花機場、南昌昌北機場均三小時車程,距井岡山機場兩小時車程,距建設中的宜春明月山機場一小時車程。
安福縣目前有三所高中,全部位于縣城平都鎮內。
目前縣城有兩所初中
江西省安福縣和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在2007年5月19日結為友好縣區。
在安福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