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店區是遼寧省大連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舊名貔子窩、新金縣、普蘭店市。
今普蘭店區境在戰國時期屬燕國遼東郡。
西漢時期(公元前107年),定治于沓氏縣(在今鐵西辦事處)建立。
東漢時期(公元190年),該地區屬新置的平州遼東郡。
西晉時期(公元238~274年),區境仍屬遼東郡。
西晉末年(公元404年),區境被高句麗割據。
唐代(公元668年),區境為安東都護府所轄。
遼神冊四年(公元919年),置扶州、蘇州,區境分屬二州。
金末分屬復州、金州。元代分屬金、復州萬戶府。
明代時,區境分屬金州衛、復州衛。
清代時,區境分屬復州、寧海縣(1843年后改為金州廳)。
1898年3月,俄羅斯帝國強迫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同年5月簽訂《續訂旅大租地條約》租借旅大。
1899年8月,俄羅斯皇帝敕令實行“關東州”官制,設貔子窩(今皮口街道)等4市5區。
1905年,俄日簽訂《樸茨茅斯和約》,俄羅斯將其旅大租借權轉讓給日本。日軍接管金州,置金州軍政署,下設貔子窩、普蘭店、亮甲店等5個管區。
1908年,普蘭店管區改為出張所,隸屬金州民政支署。
1919年,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
1930年,金、普民政支署升格為民政署。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關東軍攻占東三省全境,將遼寧省改為奉天省,轄復縣(今瓦房店市)。滿洲國成立,今市境北部屬滿洲國之復縣。
1934年,設關東局,下設關東州廳,并實行會制,今區南部設貔子窩民政署、普蘭店民政署,下設38個會。
1936年,滿洲國實行街村制,被復縣轄制的有復東、田家等16個村全部和復東鎮的大部、天臺村的小部分。
1945年,9月初,中共膠東區委根據中央指示精神,決定將滿洲國時期設置的貔子窩、普蘭店民政署所轄38個會地域建置新金縣。
1945年9月初,中共膠東區委將滿洲國時期的貔子窩、普蘭店民政署下屬地區改為新金縣,名稱來源于縣境以南的金縣(今大連市金州區)。9月25日,新金縣政府成立于貔子窩(今普蘭店區皮口街道)。1958年11月,縣政府從貔子窩遷到普蘭店鎮,即現今的市區。
1991年11月30日撤縣改市,新金縣升格為普蘭店市(縣級)。
2015年10月13日,根據國函[2015]187號,普蘭店市撤市改區。
20世紀初,在在普蘭店東郊發現古蓮子,經多國科學家研究,測定古蓮子已有千年歷史,經過培育后甚至仍能生長開花。1962年,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以此賦詩《古蓮綻新花》。現被遼寧省人民政府指定為全省唯一奇特旅游產品。市區西部有千年古蓮園,其中的蓮花由古蓮子繁衍而生。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629664人。
普蘭店區位于東經121°50'33"至122°36'15",北緯39°18'25"至39°59'00"之間,遼東半島中南部東側,距金州區50公里,總面積2677平方公里。區境東臨莊河市和黃海,西接瓦房店市,南與大連市金州區毗連,北與蓋州市接壤,東南與長海縣隔海相望。
普蘭店區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地形大體分為三部分:北部低山區,東北及中部丘陵區,南部沿海丘陵平原區。海岸線總長187公里,環抱渤黃兩海。北部和中部山巒起伏,丘陵多分布在東、南和西部。普羅店海拔最高處為老帽山,其主峰海拔848米。
普蘭店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區,無嚴寒之冬,無酷暑之夏,卻又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635-920.8毫米,年無霜期174-188天,日照平均每天7小時,年平均氣溫9.7℃,年合計日照時間2276.2小時。
普蘭店區境內有大小河流223條,其中碧流河流程達150km~300km,發源于蓋州市小石棚鄉。流程在30km以上的河流有大沙河、復州河、鞍子河、清水河、吊橋河、甲河、占子河等。
普蘭店區下轄18個街道辦事處:
豐榮街道、?鐵西街道、?太平街道、?皮口街道、?城子坦街道、?大劉家街道、?楊樹房街道、?大譚街道、?唐家房街道、?蓮山街道、?安波街道、?沙包街道、?星臺街道、?墨盤街道、?同益街道、?樂甲街道、?雙塔街道和四平街道。
在普蘭店區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