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地處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是國務院確定的對外開放縣市之一,經濟較為活躍。2014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行榜,任丘位列第50位。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任丘境內最早有人類活動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境內存有一處仰韶文化遺址三各莊遺址和一處龍山文化遺址啞叭莊遺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周時期,境內有鄚國,為燕國附庸。
任丘一帶有城市記載最早起于春秋戰國時期,境內有鄚邑或虢邑之說,地處燕趙邊界,屬燕國屬地或附庸。
任丘城的最初起源,據《太平寰宇記》引《三郡記》所載,“漢元始二年,巡檢海使、中郎將任丘筑此城,以防海寇,即以為名”。但著名歷史學家王仲犖在其著作《北周地理志》中對此說作解時,明確“前人于《寰宇記》所引邢颙《三郡記》謂屬假托,已多致疑”。
任丘城最早見載于史書,源自北魏時期酈道元所著《水經注》,其時“已確有此城無疑”。
名稱由來的另一種說法是,傳說有一位任姓將軍葬于此地,因其陵墓封土高大,故此地為任丘。
任丘城始建于西漢,北齊天保年間開始置縣,后各 朝幾經廢置。
1944年,八路軍占領任丘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始為縣置,1986年撤縣立市。
1986年3月5日,撤銷任丘縣,設立任丘市(縣級)。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任丘市常住人口為816401人。
任丘市地處東經115°56′—116°26′,北緯38°33′—38°57′,位于河北省中部,白洋淀東岸。東與文安縣、大城縣相連,南與河間市毗鄰,西與安新縣、高陽縣交界,北與雄縣接壤。市區北距北京151公里,東北距天津135公里,距石家莊市159公里,距滄州市114公里。市境東西最大距離42.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41公里。總面積1012平方公里,其中白洋淀水域面積64.8平方公里。京九鐵路縱貫全境,106國道、津保公路和開工建設的石津高速穿越市區,大廣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車。國家“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京衡高鐵已確定,并在任丘設站。全市總面積1036平方公里,總人口為89萬人。“華北明珠”白洋淀位于市區西北10公里處。
任丘處于太行山東麓山前平原和渤海西岸濱海平原之間的河流沖積平原與湖淀淤積的平原交錯地帶,地勢自西南向東北緩斜,海拔高度由11米(辛中驛鎮培里村)降至4.5米(于村鄉蘇莊村),平均坡降1/5800。
任丘全境呈崗、坡、洼、淀分布的典型低平原地貌,洼地星羅棋布,狹長帶狀崗地穿插其間。崗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東部,面積226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積的21.9%,所處地形部位較高,海拔多在8米以上。坡地處于崗地與洼地之間,海拔高度多在6—8米,面積452.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3.8%。洼地處于坡地下端,相對凹陷,季節性積水,海拔多在4.5—7.5米,面積311.2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0.1%。北北東走向的中部和東部崗地把市境分成東、西、中三條近似平行的帶狀洼地,帶狀洼地又被次一級的小緩崗分割成若干大小不同的近藤瓜狀洼地。崗洼之間相對高差為2—3米,坡降1/2000一1/3000。洼淀類主要是白洋淀,為常年積水的淀泊,占總面積的4.2%。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557.4毫米,年均溫12.1℃。
任丘市地處環京津、環渤海、環白洋淀“三環”區域,屬“首都1小時經濟圈”。任丘市擁有任丘經濟開發區、雁翎工業園區兩個省級開發區(工業園區)。
現轄7個街道辦事處(含華北油田礦區3個街道辦事處)、11個鎮、4個鄉、2個省級開發區(園區),413個行政村,華北油田礦區有3個街道辦事處籌建中。
任丘市境內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谷子、高粱、水稻等;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用材樹有榆、槐、柳、楊等;果樹有梨、蘋果、桃、杏、棗、李子等。
2016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2635公頃,比上年上升1.5%。其中,糧食種植面積76808公頃,比上年減少399公頃;棉花種植面積494公頃,減少212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907公頃,減少7公頃;蔬菜種植面積9473公頃,減少34公頃。
2016全年糧食產量45.4萬噸,比上年增加1.1萬噸,增產2.3%。其中,夏糧產量19.6萬噸,增產1.7%,秋糧產量25.7萬噸,增產2.8%。棉花產量556噸,減產24.6%;油料產量7171噸,增產6.5%;蔬菜產量49.2萬噸,增產0.1%。全年肉類總產量4.4萬噸,比上年下降2.0%;禽蛋產量1.7萬噸,下降2.6%;水產品產量1.45萬噸,下降1.4%。人工造林面積共533公頃,增長52.4%。全年新增育苗面積51公頃,比上年下降10.5%。
2016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2.2%。其中種植業產值20.3億元,增長1.9%,牧業產值9.15億元,下降0.1%。林業產值0.17億元,下降1.6%,漁業產值2.04億元,增長4.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44億元,增長4.7%。年末擁有龍頭企業36個,農產品加工基地5個,中介服務組織8個,專業市場1個,農業產業化經營率56.5%,上升2.3個百分點。
2016年末實有耕地面積61437公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0680公頃,機耕面積52608公頃,機播面積87032公頃,分別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56.8%和94.0%。農業機械總動力64.6萬千瓦,比上年下降36.4%。
201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1家,比上年凈增加4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848.8億元,比上年下降3.7%。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37.4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304.9億元,增長5%,規模以下工業38.3億元,增長2.5%。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14.2億元,下降3.6%;產品銷售率98.3%,增長0.1個百分點。
2016年全部建筑業完成增加值15.4億元,比上年增長1.9%。房屋施工面積80.1萬平方米,下降4%;竣工面積51.8萬平方米,下降9.1%;本年新開工面積54.8萬平方米。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業企業41家,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業虧損11116萬元,下降194.2%。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石化公司毗鄰該市,該公司在市區東北部投資127.79億元興建的華北石化千萬噸煉油質量升級與安全環保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簡稱華北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項目),被列入國家“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重點支持項目及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該項目于2009年12月31日啟動,目前已經全面投產。
任丘市擁有任丘經濟開發區、雁翎工業園區兩個省級開發區(工業園區)。
素有“北地西湖”和“華北明珠”之稱的白洋淀位于市區西北10公里處,總面積366.6平方公里(任丘轄水域64.8平方公里),正常年份蓄水量達4億立方米,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淀內水產資源豐富,現有魚類31種,盛產鯉、鯽、鱔、鱖、蓮藕、蘆葦等。堤外有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大廟”(明、清兩代)的鄚州廟。白洋淀歷史上曾以“白洋夜月、棗林晚渡、長堤煙柳、十里荷香、水月桃花、金沙落照”等六大名景著稱于世,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任丘境內多年地表徑流總量0.5億立方米,過境客水量約0.77億立方米,境內河流與坑塘每年可攔蓄降水0.1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主要靠白洋淀蓄水。汛末白洋淀蓄水量為3.926億立方米,任丘所轄水域蓄水量0.8億立方米,分配引用量0.4億立方米(不含汛后不計量時的用水量),占任丘市地表水資源的80%。地下淺層淡水靜儲量6.9億立方米,年平均可開采量0.938億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1.438億立方米。
高郭侯國國都遺址是一座戰國至西漢時期使用的城址,位于任丘市青塔鄉后趙各莊村村北,2008年建設大廣高速公路時首次被考古發掘。城址平面略成方形,東西長546米,南北寬428米。城墻為夯土筑成,墻基寬度約2米,城墻外側有城壕一周環繞。在城址周圍分布有不同功能的居住遺址、墓葬區等。2014年8月中旬,河北省文物部門在進行第二次考古發掘時,在墻體倒坍夯土中發現了戰國時期的甕棺葬以及尚待確認年代的一條南北向古道路。史料記載,西漢宣帝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四月,河間獻王之子劉瞌被封為高郭節侯,置高郭侯國,共傳四世歷五侯。
啞叭莊龍山文化遺址,距今約5000年左右,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任丘城西3.5公里處,當地俗稱“疙瘩頂”,遺址分布范圍約6萬平方米。啞叭莊遺址面積較大,地勢北高南低,文化層積厚0.5――2米。1989年和1990年春秋兩季,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滄州地區文管所聯合組隊,對遺址考古發掘,共發掘面積1300平方米,發現不同時期的灰坑130個,水井7眼,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和玉器1300余件。
三各莊仰韶文化遺址,距今約6000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七間房鄉三各莊村,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100米,面積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2米,內涵豐富,采集的標本有彩陶,紅陶、磨光陶以及骨器、石器等。該遺址尚未進行考古發掘。
鄚州城遺址,位于任丘城北16.5公里,始建于東周時期,歷代修建。其城池雄偉寬闊,呈紗帽形,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1.2公里,城墻為土城,寬約30米,高5米。現存南城門,當地人稱“南閣”,重建于清嘉慶年間,城北部土城墻保存較好。
大廣高速京衡段、106國道貫穿市境。京九鐵路貫穿全境,并設有二級站任丘站,北京鐵路局京九鐵路車務段駐在任丘。
在任丘市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