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縣(郵政式拼音:Pokpak),古稱白州。
秦代以前,博白地處于嶺南,居民為百越民族中的西甌和駱越等部族。 漢代初期,今博白縣地屬南越國,漢武帝征服南越后屬合浦郡。 在南北朝時期的梁代博白開始建縣,距今已有1400余年。
全縣設置28個鎮,轄村委會(街道居委會4個)319個,村民小組8622個。
博白鎮、?雙鳳鎮、?頓谷鎮、?水鳴鎮、?那林鎮、?江寧鎮、?三灘鎮、?黃凌鎮、?亞山鎮、?旺茂鎮、?東平鎮、?沙河鎮、?菱角鎮、?新田鎮、?鳳山鎮、?寧潭鎮、?文地鎮、?英橋鎮、?那卜鎮、?大垌鎮、?沙陂鎮、?雙旺鎮、?松旺鎮、?龍潭鎮、?大壩鎮、?永安鎮、?徑口鎮和浪平鎮。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博白縣常住人口為1390612人,男性人口占比52.81%,女性人口占比47.19%,年齡結構中0-14歲占比32.06%,15-59歲占比52.51%,60歲以上占比15.43%,65歲以上占比11.22%。
全縣總面積3835平方公里。2013年全縣總人口 185萬人。全縣有漢、壯、瑤、苗、侗、仫佬、毛難、回、京、水等24個民族。
縣內主要通行客家話(也稱新民話)、粵話地佬話。由于近代以來粵語曾具有嶺南通用語的地位,因此,在博白不少中老年人也通曉粵語(廣西口音)。
1832年刊印的《博白縣志·禮俗篇》載:“博邑土音有三:地老話是唐宋前遂居此;新民話在有明(非元明)間多自江浙來,故聲音與江浙相近;漳洲話自閩省(非閩西)來?!?
北京大學王力教授就縣志方音認為:“據我所知,現在博白沒有漳州話。清道光時代博白是否有漳州話,不得而知。博邑土音者有三,似乎可信。但它說新民話在有明間多自江浙來,不可靠。我認為,新民話應該就是客家話,多自福建汀州來,或者從廣東嘉應州來。”
故經過歷史的變遷目前博白縣方言主要是本地方言地老話,以及新民話(客家語);
地老話分布地域:博白鎮(含綠珠、城廂、柯木)、浪平鎮、徑口鎮、水鳴鎮、那林鎮、永安鎮、雙鳳鎮、江寧鎮、三灘鎮、亞山鎮、頓谷鎮、旺茂鎮、東平鎮、沙河鎮等人口約70萬;
新民話分布地域:博白鎮,徑口鎮、三灘鎮、那卜鎮、大垌鎮、英橋鎮、寧潭鎮、鳳山鎮、東平鎮、雙旺鎮、松旺鎮、龍潭鎮、江寧鎮、沙河鎮、菱角鎮、頓谷鎮、沙陂鎮等人口約120萬.
博白縣是土客混居的大縣。博白土著有相當部分是西甌越人后裔及較早遷入博白居民的后裔;客家居民多為明清兩代從浙江、福建、廣東遷移過來的客家人后裔,以及一些被客家同化的當地人。博白與閩、粵、港、澳等地習俗相近,嶺南文化源遠流長。
王力故居、云飛嶂、宴石山風景區、馬門灘、伏波祠、綠珠廟、大平坡水樓、溫羅溫泉、江寧千鶴島、八將嶺。
全縣屬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1.9℃,年均降雨量為1756毫米,全年無霜期一般長達350天以上。
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有金、銀、銅、鎢、鉛、鐵、汞、錳、鈦、獨居石、鋯英石、石灰石、花崗石、高嶺土等40多種,其中銀和瓷土的藏量較大,瓷土是全國十大瓷土基地之一,花崗石可采儲量達15億立方米。
縣內商品農業、特色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已初具規模,名牌產品有編織工藝品、優質米、桂圓、荔枝、香蕉、博白蕹菜、瘦肉型豬、三黃雞、速生豐產林、劍麻等。 博白空心菜(博白蕹菜)、博白桂圓肉:中國地理標志產品。 博白百香果,是舉世聞名的香料水果。
博白縣交通地圖[1]
2007年5月,因不滿當局計劃生育人員粗暴執法,引發多個鄉鎮群眾圍堵鄉鎮政府,最終28人被警方拘捕。
2013年5月,因為葉海燕抗議海南校長強奸小學生,葉海燕去海南抗議,因為維穩需要,博白公安陷害葉海燕,抓捕拘留了她,全國網友抗議這次事件。
在博白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