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縣,風景誘人,有“陽朔堪稱甲桂林”,或稱為“陽朔山水甲桂林”之譽。
陽朔是中國重要的旅游城鎮之一,被《米其林旅游指南》評為“三星級旅游推薦”(最高級別)。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批對外開放的旅游城市,陽朔以其獨特的風光吸引眾多游人,有“中國旅游名縣”的美譽,旅游業已經成為陽朔經濟的支柱產業。
隋開皇十年(590年)析始安縣置陽朔縣,以陽朔山而得名,屬桂州所轄。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陽朔縣置歸義縣,治所在今白沙鎮舊縣村北側,貞觀元年(627年),歸義縣并入陽朔縣。1981年7月1日劃歸桂林市轄至今
北宋桂州改靜江府,元改靜江路,明改桂林府,陽朔縣一直為其屬縣。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6月7日,陽朔縣日降雨量327.7毫米,破當地單日降水紀錄,其中在14小時內(6月7日20時至6月8日10時)降296.1毫米。。多家媒體將之與北京比較“而北京年均降水量為532.1毫米,陽朔相當于一天下完了北京大半年的雨。”因為上游泄洪,陽朔縣城(陽朔西街、陽朔公園、十里畫廊等路段)內澇,白沙鎮、葡萄鎮、金寶鄉等內澇,永福縣內澇。6月7日11:30,陽朔縣高田鎮的“小2型水庫”沙子溪水庫20多米長的壩體垮壩,垮壩事件獲國務院新聞辦通報,官方指無人傷亡。陽朔縣城甲秀橋周邊道路全淹,車輛人群被困橋上,橋面成了孤島。
現下轄6鎮,3鄉:
陽朔鎮、?白沙鎮、?福利鎮、?興坪鎮、?葡萄鎮、?高田鎮、?金寶鄉、?普益鄉和楊堤鄉。
縣境東北為海洋山,西南為駕橋嶺,中部為喀斯特地貌丘陵和盆地,漓江由北至南縱貫全縣。
最高峰為東北部海洋山的嵩坪龍,海拔1701米。
主要河流為漓江及其支流遇龍河、金寶河、大源河等。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陽朔縣常住人口為273124人。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陽朔縣總人口為308296人,常住人口為272223人。
2011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69.03億元。
旅游業為支柱產業,2011年全縣接待游客935.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8.6億元。
陽朔金桔、沙田柚、夏橙、椪柑、柿子、板栗并稱陽朔六大名果。其中陽朔金桔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
陽朔自然景觀獨特,匯聚了桂林山水的精華。
從桂林沿漓江順流而下是陽朔最富盛名的景區,途徑興坪古鎮。興坪北部有著名的“九馬畫山”景點。人民幣20元的風景即取自興坪附近的佛子巖。
縣城陽朔鎮上有被譽為“洋人街”的西街、徐悲鴻故居,孫中山紀念堂與演講處,還有碧蓮峰摩崖石刻等。著名導演張藝謀指導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也在城東舉辦,是近年眾多游客必看的節目,作為中國第一個以山水實景為舞臺的演出,歷經多次改進,常年演出,在旅游旺季還需加演,也已經成為陽朔旅游的一張名片。
陽朔鎮南部至高田鎮為“十里畫廊”景區,有著名的月亮山、聚龍潭、大榕樹景區、蝴蝶泉景區等。
由十里畫廊的工農橋沿有“小漓江”之稱的遇龍河溯流而上,也是陽朔風景的精華。遇龍河中游的舊縣村既有清代古建筑,也有唐歸義縣舊址和宋代石拱橋仙桂橋。遇龍河上游有遇龍橋、富里橋和“世外桃源”景區,遇龍河還有網紅小火車可穿梭稻田、花海、荷花池。
在陽朔縣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