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鳴區(壯語:Gih Vujmingz)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一個市轄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大明山以西,右江支流武鳴河流域。
武鳴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南部,城區境地跨北緯22°59′58″—23°33′16″、東經107°49′26″—108°37′22″,屬于世界時間東7 時區,日落日出時間比北京標準時間遲約45 分鐘。北回歸線從城區境北部穿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城區東部和東南部與上林、賓陽、隆安3 個縣區毗連;南部、西南部和西部依次與隆安縣、平果縣相毗鄰;北部與馬山縣接壤。城區總面積3389 平方千米,占廣西總面積的1.40%;城區境從東到西最大橫距111 千米,從南到北最大縱距97 千米。
武鳴區下轄13個鎮:
城廂鎮、?太平鎮、?雙橋鎮、?寧武鎮、?鑼圩鎮、?仙湖鎮、?府城鎮、?陸斡鎮、?兩江鎮、?羅波鎮、?靈馬鎮、?甘圩鎮、?馬頭鎮和南寧華僑投資區。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武鳴區常住人口為683826人。
2019年末總人口72.7萬人。
該縣所操語言主要為壯語,約60萬人講壯語;約4萬人講新民話(客家話的一種)和橫塘話(平話的一種)等漢語方言(主要分布于靈馬鎮、陸斡鎮、府城鎮),其余講各種縣境外來的方言。
老壯文是1953年前蘇聯語言專家應邀來到武鳴雙橋鎮以當地壯話為基礎,以拉丁字母、音標符號、數字式符號和西里爾字母為載體創造的文字。新壯文為改革開放后完全以拉丁字母創造了另一套文字系統,沿用至今。另外,武鳴縣城和府城鎮只有不到1000人能說地道的“軍話”,當地亦稱“街上話”。它應該是明代駐軍屯田制度(類似于當代的“生產建設兵團”)的軍戶的后代的語言。壯話把這種方言叫 vah gun (詳情見陸天橋著 “廣西‘軍話’及‘軍人’考”(載于《廣西民族研究》2009.3 138-144),即“軍話”,說這種話的人叫 bux gun,即“軍人”,“說漢語”叫 gangj gun,即“講軍”(不包括普通話、南寧白話等。注:壯話中 gun‘軍’和 guen‘官’是不一樣的,前者為短元音 [u],后者為長元音 [u:])。這種語言與桂林話和柳州話以及各地的“桂柳話”不一樣,它有5個調并保留了很多古入聲韻尾,如 ngo tik ni liang gjok“我踢你兩腳”,桂柳話一般是 ngo ti ni liang gjo。現在軍話已變成一種瀕危方言/語言。外來移民基本上說桂柳話,但它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普通話是很多幼兒和青少年的社交和家庭用語,在很多公共場所也很流行。
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20.8℃,年均降水量1257.5毫米。
在武鳴區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