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的一個市轄區,位于重慶市西部,東距重慶主城區80公里,西離成都256公里。
原為大足縣,2011年10月,撤銷雙橋區和大足縣,設立大足區、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2016年底全區戶籍人口1064190人,其中非農人口386446人。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6.6億元,同比增長11.1%。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大足縣以“以界內大足川(今瀨溪河,沱江支流)為名”。另據蜀中廣記記載,“取豐足之義也,或云縣之寶頂山有巨人跡”。
大足區下轄6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
龍崗街道、?棠香街道、?龍灘子街道、?雙路街道、?通橋街道、?智鳳街道、?龍水鎮、?寶頂鎮、?中敖鎮、?三驅鎮、?寶興鎮、?玉龍鎮、?石馬鎮、?拾萬鎮、?回龍鎮、?金山鎮、?萬古鎮、?國梁鎮、?雍溪鎮、?珠溪鎮、?龍石鎮、?郵亭鎮、?鐵山鎮、?高升鎮、?季家鎮、?古龍鎮和高坪鎮。
區內另有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廳級,重慶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代管龍灘子街道、雙路街道、通橋街道、郵亭鎮)、重慶大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市級,含龍水鎮部分地區,共1.555平方公里)。
明代大足鄉制不詳。萬歷《重慶府志》卷二載大足33里之名:安賢、長受、三溪、從順、昌寧、嘉勝、德陽、青平、遇仙、石院、高峰、同古、雍溪、富春、錫山、米糧、曲水、雙山、崇泰、汶水、善慶、伏元、靜南、月富、興昌、豐成、永安、三花、仁政、中山、進德、朝賢、存義。鎮凡四:縣西15里老官鎮,南40里珠溪鎮,南30里龍水鎮,西南32里劉安鎮,非行政建制。正德《四川總志》卷十三載大足編戶37里。
清代大足縣下分14里,按光緒《大足縣志》卷二“里鎮”與汪茂修光緒20年筆記如下: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清政府推行新政,籌備地方自治,大足劃分為珠溪、中敖、彌陀、雙河、郵亭、云路、回龍、拾萬8鄉及東關、龍水、三驅、萬古4鎮。次年增劃高升、大堡、雍溪、馬跑、玉龍、雙路6鄉,共4鎮14鄉。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析置青龍、寶興、石門、協和4鄉,另有興隆、復隆2鄉置而旋省,撤彌陀鄉,計4鎮17鄉。民國2年(1913年)省青龍鄉,9年復置,析置城廂鎮。民國11年(1922年)析置化龍鄉,旋省。民國17年復省青龍鄉,又置復隆、彌陀、香山鄉。民國19年(1930年)設置3個指導區,各轄數個鄉鎮。民國22年(1933年)復置青龍鄉,計3區5鎮20鄉。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國民政府統一四川,推行聯保制,改鄉鎮為聯保,析置季家、石龍、興隆、天青4聯保,并青龍入天青聯保,并協和、拾萬為協萬聯保,計3區,27聯保,743保,7830甲。民國26年(1937年)復分協萬為協和、拾萬聯保,析置觀音、太極聯保,計3區,30聯保。
民國29年(1940年)推行新縣制,復改聯保為鄉鎮,置化龍、雙溪、高坪、新建4鄉,分天青為天寶、青龍2鄉,并馬跑、石門為石馬鄉,并城廂鎮、觀音鄉、太極鄉為西城鎮,改中敖鄉為鎮,計3區6鎮26鄉,625保,6289甲。民國31年(1942年),增設第四、五、六指導區。民國35年(1946年),為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饒國梁,云路鄉更名為國梁鄉,截止此時大足縣鄉鎮如下:
1950年增設第七區、第八區,更改鄉鎮隸屬。1951年并東關、西城2鎮城區為城關鎮,以所屬鄉村分建城東、城西2鄉,以龍水鎮所屬鄉村析置龍西鄉,改中敖、三驅、萬古3鎮為鄉。1952年,增設第九區、第十區。1953年,析置三溪鎮,復以中敖、三驅、萬古3鄉為鎮,復置或增劃城南、民新、天臺、青坪、楊柳等37鄉,城關、龍水2鎮升為區級鎮。1954年,增置沙壩、元通2鄉,計10區,6鎮,68鄉,422村。1955年,撤第九區,以第十區為第九區,一至九區更名為城關、中敖、三驅、龍水、石馬、萬古、珠溪、郵亭、雙河區。1956年,改萬古、三溪2鎮為鄉,裁并民新、米糧、登云、城北、三元等23鄉,撤城關區,所屬城東、城西、城南、香山、化龍、彌陀6鄉為縣直屬。1957年,復以萬古鄉街村為萬古鎮,計8區5鎮47鄉422村。
1958年10月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除城關、龍水2鎮外,其余鄉鎮組建為25個人民公社(其中尨水區僅龍水公社一社),全縣共422個大隊。1959年,分建天保、轉洞、新復、龍西、順龍等15個公社。1961年,再次增設城南、米糧、登云、青坪、楊柳等17公社,設城郊區,轄城東、城西、彌陀、香山、城南、化龍、米糧、登云8個公社。1962年,析中敖公社街道置中敖鎮。1967年,香山公社改名東方紅公社。1972年,彌陀、登云、化龍、國梁公社更名為八一、東風、前進、建設公社,1975年3月恢復登云、化龍、國梁公社原名。同年10月,劃出雙路公社及元通公社4個大隊、土橋公社2個大隊,共120個生產隊建立雙橋區,隸重慶市。1977年,析萬古公社街道為萬古鎮,恢復寶頂公社原名。1978年,黃桷公社并入國梁公社。1980年,計9區,4鎮(縣屬、區屬各2),54公社,500大隊,16街段,4258生產隊。
1981年,按國務院《關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暫行規定》,更城關鎮為龍崗鎮,城郊區為雙塔區,雙河區為鐵山區,更城西為明星、八一為彌陀、青坪為麻楊、天保為天寶、新復為石桌、楊柳為柳河、現龍為燈塔、新建為沙橋、土橋為平橋、萬古為新石、興隆為古龍、中心為石牛、和平為對溪、石龍為青山、新民為玉灘、新勝為子店、雙河為鐵山公社,以原黃桷公社增置曲水公社。1983年至1984年,改所有公社為鄉,更天臺為天山、大堡為金山、青山為龍石、多寶為寶山鄉。1985年,改玉龍、三溪2鄉為鎮,計9區,6鎮(縣屬2,區屬4),53鄉,502村,32居委,4449村民組,274居民組。
1989年9月,改三驅、郵亭2鄉為鎮。11月郵亭鎮設立老街、新街及長河3個居委會。
1993年底,大足縣撤銷雙塔、中敖、三驅、龍水、石馬、萬古、珠溪、郵亭、鐵山9個區和城東、明星、登云、彌陀、寶頂、中敖、麻揚、轉洞、石桌、燈塔、寶興、柳河、龍西、沙橋、復隆、順龍、平橋、大圍、石馬、協和、回龍、金山、拾萬、團結、長田、新石、石牛、高峰、雍溪、對溪、國梁、曲水、龍石、珠溪、玉灘、新利、子店、鐵山、季家、龍塘、高升41個鄉及三溪一個鎮,保留玉龍鎮和米糧、化龍、城南、高坪、天寶、天山、古龍、沙壩、元通、寶山10個鄉:擴大龍崗、中敖、三驅、龍水、萬古、郵亭6個鎮的行政區域,原城東、明星鄉并入龍崗鎮、原中敖、麻揚、轉洞鄉并入中敖鎮,原石桌、燈塔鄉并入三驅鎮,原大圍、沙橋、平橋、龍西、順龍鄉并入龍水鎮,原新石、石牛、高峰鄉并入萬古鎮,原子店、新利鄉并入郵亭鎮,新建寶頂、彌陀、寶興、復隆、石馬、拾萬、金山、回龍、國梁、雍溪、珠溪、龍石、鐵山、季家、高升15個鎮,寶頂鎮轄原寶頂鄉,彌陀鎮轄原彌陀、登云鄉,寶興鎮轄原寶興、柳河鄉,復隆鎮轄原復隆鄉,石馬鎮轄原石馬、團結鄉,拾萬鎮轄原拾萬協和鄉,金山鎮轄原金山鄉,回龍鎮轄原回龍、長田鄉,國梁鎮轄原國梁、曲水鄉,雍溪鎮轄原雍溪、對溪鄉,珠溪鎮轄原三溪鎮和珠溪、玉灘鄉,龍石鎮轄原龍石鄉,鐵山鎮轄原鐵山鄉,季家鎮轄原季家、龍塘鄉,高升鎮轄原高升鄉。
至1996年,大足縣轄龍崗、龍水、中敖、三驅、玉龍、萬古、郵亭、寶頂、彌陀、寶興、復隆、石馬、拾萬、金山、回龍、國梁、雍溪、珠溪、龍石、鐵山、季家、高升22個鎮和米糧、化龍、城南、高坪、天寶、天山、古龍、沙壩、元通、寶山10個鄉,縣政府駐龍崗鎮;雙橋區轄龍灘子1個街道和雙路、通橋2個鎮,區政府駐雙路鎮。
1997年重慶市恢復中央直轄市后,大足縣、雙橋區仍隸重慶。
2002年6月,撤銷龍崗鎮、城南鄉,設立龍崗、棠香兩個街道辦事處。
2003年,復隆鎮并入龍水鎮,化龍鄉并入寶頂鎮,米糧鄉并入智鳳鎮(由原彌陀鎮更名),天山鄉并入中敖鎮,天寶鄉并 入高坪鄉,沙壩鄉并入珠溪鎮,元通鄉并入郵亭鎮,寶山鄉并入鐵山鎮。
2009年12月,撤銷高坪鄉、古龍鄉,設立高坪鎮、古龍鎮。
2014年12月,撤銷雙路鎮、通橋鎮、智鳳鎮,設立雙路街道、通橋街道、智鳳街道。
中共大足縣支部書記
中共大足縣特別支部書記
中共大足縣行動委員會主席
中共大足縣特別支部書記
中共大足縣臨時工作委員會書記
中共大足縣委書記
大足縣革委核心官員小組組長
中共大足縣革委核心小組組長
中共大足縣委書記
中共重慶市大足區委書記
大足縣代理縣長、大足縣臨時人民辦事處主任
大足縣人民政府縣長
大足縣人民委員會縣長
大足縣革命委員會主任
大足縣人民政府縣長
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政府區長
大足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主席
大足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
重慶市大足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大足縣各界人士學習委員會主任委員
政協大足縣委員會主席
……
政協重慶市大足區委員會主席
重慶市大足區監察委員會主任
大足自然地理結構成多元形態,地質結構分屬川中抬拱與川東褶皺兩大構造單元,地形地貌分屬川中丘陵與川東平行嶺谷來年改革地貌單元,蓋層分為川中平緩褶皺帶與川東南強烈坳褶帶,自然地貌有“兩兩多元分合,獨峰突兀盆中,六丘三山一壩,巴岳屏蔽東南”之稱。
大足境內有煤、天然氣、鐵、銅、白云巖、石灰石、石英砂巖等多種礦藏。其中,古龍鎮興隆礦區被發現一個目前亞洲最大的鍶礦床,預計探明的資源量將超過2000萬噸,經濟價值約20億元。
大足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南邊緣翹起,中部及東北部寬緩。境內最高點在巴岳山南段云臺寺山峰,海拔934.7米;最低點在雍溪玉峽河堤,海拔267.5米。
大足境內有地山、丘陵、平壩、河谷等多種地形,有“六丘三山一分壩”之勢。其中,低山約443.90平方公里,占全境31.93%;丘陵約809.00平方公里,占全境58.19%;溪谷平壩約137.31平方公里,占全境9.88%(以上數據均為原大足縣部分)。
大足境內共有大小溪河近300條,總長近1000公里,主要河流有瀨溪河、窟窿河、淮遠河等,分屬沱江、涪江兩大水系(均屬長江水系)。
大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較充足,雨量較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冷空氣活動頻繁,盛夏伏旱較多,初夏與秋季多綿雨,冬季較暖,霜雪不多。
大足區主要學校有:重慶資源與環境保護職業學院、重慶物流工程學院、重慶工程學院、重慶電信職業學院、重慶服裝工程職業學院、大足中學、雙橋中學、龍崗中學、大足區龍崗第一小學、大足區實驗小學等。
大足區是馳名中外的“石刻之鄉”,人文自然景觀十分豐富
在大足區代理記賬選擇來一方財稅。688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