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
對普通人意味著什么
4月25日,據新華社消息,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4月25日在全國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確權登記工作會議上宣布,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
這意味著,經過十年努力,從分散到統一,從城市房屋到農村宅基地,從不動產到自然資源,覆蓋所有國土空間,涵蓋所有不動產物權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全面建立。
我國以民法典為統領,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為核心,以實施細則、操作規范、地方性法規等為配套支撐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體系基本成型。
全國不動產統一登記與房地產稅有何關系?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提到,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從邏輯上聯系到以后推進房地產稅改革,作為基礎信息的支撐這是毫無疑問的,但當前公布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是不是馬上就會有房地產稅改革的動作,只能等官方具體的落實方案。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提到,征收房地產稅的前置條件就包括全國不動產統一登記和全國聯網,本次自然資源部指出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也就意味著房地產稅征收的前提條件進一步完善。但從當前房地產市場行情來看,一季度全國房地產市場有所修復,開發投資、新開工等供給端指標恢復仍顯疲弱,房地產對于宏觀經濟的拖累效應仍在。4月以來,新房市場活躍度顯示不足,根據中指數據,重點50城新房成交面積周度成交面積較3月周均下降20%左右,購房者置業情緒和預期仍不穩固,短期房地產市場仍需要政策支持,當前并不是進行房地產稅試點的合適時機。
在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杰看來,目前而言,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與房地產稅開征之間還沒有太大的必然關系。房地產稅是地方稅,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而不動產統一登記并不完全是住宅,而是涵蓋所有不動產物權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因此不必要過度解讀。只能說不動產統一登記是未來房地產稅開征的一個技術支持,至于房地產稅在什么時間什么節點來做,需要綜合考量多方面條件,包括市場環境、制度配套、公眾的認可度等。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秀池認為,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是大勢所趨,為全面充分掌握房地產信息和科學決策提供了基礎,也為存量房地產稅的征收提供了條件。但目前樓市低迷,還需要采取眾多支持樓市的政策出臺,以促進樓市回暖和實現良性循環。當前不宜增加稅收,而是應該減免稅收。未來是否征收,征收多少,也應該從整個房地產稅負角度考慮是否征收,總體來看,加上土地出讓金,整個房地產的稅負并不輕,不應一味增加稅收負擔。
除了房地產稅,不動產登記和百姓還有哪些關系?
據中國經濟網梳理,不動產登記工作完成后,市民不需多處跑,在指定辦公地點就能一步查詢,避免產權交叉或沖突。不動產統一登記是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基礎,比如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農地入市”等。
此外,很多人希望不動產登記能夠遏制官員腐敗。上述中國經濟網的報道援引專家說法表示,雖然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初衷不是以反腐為目標,但是如果司法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等依法查詢的話,確實可以迅速查詢到以人為單位的名下所有不動產,這會對貪腐官員起到震懾作用。
貴州茅臺單季凈利首次突破200億
4月25日晚,貴州茅臺(600519)發布2023年一季報,公司首季營收387.56億元,同比增長20%;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207.95億元,同比增長20.59%。
記者根據公司近年來所披露的季報數據梳理對比,這是公司單季凈利首次突破200億元。首季實現每股收益16.55元,也創出近些年EPS最高值。
從最新披露的正式財報來看,凈利潤水平比預想更高。
此前,在4月中旬,貴州茅臺曾發布過最新季度經營數據,當時,經公司初步核算,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91.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8%左右;實現凈利潤205.2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9%左右。
貴州茅臺今年經營目標,包括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度增長15%左右的錨定。
從一季報來看,20%的營收增速和凈利潤增速,都強化了市場的樂觀預期。尤其是凈利潤增速,自2021年二季度起,貴州茅臺已連續8個季度實現業績雙位數增長。
25日晚,貴州茅臺還發布公告,24日公司召開董事會會議,除了審議《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之外,還審議了《國酒茅臺定制營銷(貴州)有限公司清算方案》,后續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等規定辦理公司控股子公司國酒茅臺定制營銷(貴州)有限公司清算和注銷事宜。清算和注銷工作完成后,公司的合并財務報表范 圍相應發生變化,但對公司整體生產經營不會產生不利影響。
被吸收合并!這家銀行宣告解散
4月24日,云南銀保監局發布公告稱,同意昭通昭陽富滇村鎮銀行因被富滇銀行吸收合并而解散。該村鎮銀行全部業務、財產、債權債務以及其他各項權利義務等均由富滇銀行依法承繼。
批復信息顯示,昭通昭陽富滇村鎮銀行自收到批復之日起,立即停止一切經營活動,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立即停止行使職權,向昭通銀保監分局繳回金融許可證,對外做好公告,并依法辦理注銷登記手續。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4家村鎮銀行因吸收合并而獲批解散。
今年以來,村鎮銀行因吸收合并被獲批解散的不止昭通昭陽富滇村鎮銀行一家,遼寧千山金泉村鎮銀行、延壽融興村鎮銀行、巴彥融興村鎮銀行三家村鎮銀行亦因被他行合并而被解散。
其中,巴彥融興村鎮銀行、延壽融興村鎮銀行均因被哈爾濱銀行收購,黑龍江銀保監局同意以上兩家村鎮銀行因被合并而解散,且全部業務、財產、債權債務以及其他各項權利義務由哈爾濱銀行承繼。
4月19日,遼寧銀保監局批復信息顯示,遼寧千山金泉村鎮銀行鑒于被鞍山銀行收購,同意該行因被合并而解散,該行全部業務、財產、債權債務以及其他各項權利義務由鞍山銀行承繼。
若將時間拉長,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有云南、寧夏等多地在內的多家村鎮銀行被獲批解散,其中包含祿豐龍城富滇村鎮銀行、平羅沙湖村鎮銀行、武強家銀村鎮銀行等。
監管層多次提及要有序推動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銀保監會日前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通知》強調,要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推動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村鎮銀行通過結構性重組,規模體量或會增大,總體也會增強村鎮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降低支行管理的運營成本。
“但是在村鎮銀行改革重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不應搞簡單的‘拉郎配’,而應引入市場化機制,在股權結構、機構重組、高管配備等方面妥善安排。”董希淼補充說。
暴跌近50%,萬億銀行崩了!
2022年,海天瑞聲實現業務收入2.6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3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2945.41萬元,較上年同期降低6.81%;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014.91萬元,較上年同期降低51.83%。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8.7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為8.3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加4.31%和2.93%。
當地時間4月25日,媒體援引知情者消息稱,第一共和銀行正在考慮,剝離500億至1000億美元的長期證券和抵押貸款,這是該行大范圍救助計劃的部分行動。
受此消息影響,隔夜美股開盤后,第一共和銀行遭受市場猛烈拋售,截至收盤,股價暴跌近50%,使得其年內累計跌幅擴大至93%。
知情人士稱,第一共和銀行可能給予包括美國大銀行在內的潛在買家認股權證或優先股,激勵他們購買高于市值的該行資產。任何資產出售都將有助于減少該行的資產和負債錯配。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第一共和銀行試圖強化資產負債表,避免像硅谷銀行倒閉時那樣被監管機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并為未來可能的融資掃清道路。這可能需要美國政府推動同一些美國大行的談判,以便在第一共和銀行執行扭虧為盈的計劃時穩定自身局勢。那樣做的成本會比讓該行倒閉低得多。
啟動緊急救助計劃前夕,本周一第一共和銀行剛剛公告稱,一季度該行的存款較去年末減少720億美元,環比降幅近41%,剔除摩根大通等11家大行上月存入該行的300億美元,實際流失的存款達1020億美元。
根據第一季度財報,截至3月31日,第一共和銀行的總資產規模達23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000億元),其中貸款為1730億美元,投資證券總計350億美元。
這也突顯,美國銀行業危機尚未完全消退,重新點燃市場避險情緒,隔夜美股,KBW納斯達克地區銀行指數暴跌約4%,創2020年11月以來最低。其中,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和花旗集團作為“美國四大行”齊跌超2%,資管巨頭嘉信理財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