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C+I+G+(Ex-Im),外貿乘數=1/(1-邊際消費傾向+邊際進口傾向)。無論從哪個公式看,出口增加,引起均衡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一般來說,凈出口提高,可以拉動經濟,產生的盈余可以進行投資和消費……等等吧,總之,只要是凈出口提高,貿易收支狀況就會是改善的。
拓展資料:
開放經濟在經濟學意義上指一國與國外有著經濟往來,本國經濟與外國經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的形態。開放經濟有三個層次:(1)產品市場開放,即存在產品貿易的進出口;(2)資本市場開放,即允許資本可以自由流動;(3)要素市場開放,特別是勞動力要素可以自由流動。要素市場開放的國家比較少,特別是發達國家,這一市場是被禁止的,以保護本國國民的就業。開放經濟的條件下,外部均衡在貨幣政策中的地位顯著提高。首先,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和經濟開放度的提高,使得對外經濟部門對宏觀平衡的影響力明顯增大,從而迫使中央銀行在注重內部均衡的同時,越來越注重外部均衡。貨幣政策需要兼顧內外均衡兩個目標,這要求央行在運用各種政策時,必須注意不同調控手段的運用。顯然,開放經濟條件下實施貨幣政策的難度明顯加大。
其次,開放經濟條件下,保持幣值的穩定實際上包括貨幣的對內穩定和對外穩定。幣值的對外穩定是受制于國際收支的變化,國際收支影響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又制約基礎貨幣的投放,進而影響貨幣供給。第三,隨著經濟開放度的提高,國際資本加速在跨國間轉移,特別是國際投機資本的頻繁流動(公開或隱蔽),不僅引起了金融交易的擴大化和虛擬化,而且加劇了金融秩序的混亂和經濟體系的不穩定性。加入世貿組織將推動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和允許外資銀行在華業務的開展,貨幣政策也要面臨國際資本流動帶來的新挑戰。因此在開放經濟條件下,貨幣政策目標將更專注于實現外部經濟均衡和國際收支的平衡。